新書推薦:

《
水库式经营
》
售價:NT$
286.0

《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
售價:NT$
270.0

《
进入全球公共视域的清帝国:欧洲文献里的中国邸报
》
售價:NT$
649.0

《
微积分学教程(第二卷)(第8版)
》
售價:NT$
545.0

《
16至20世纪知识史中的流亡者与客居者
》
售價:NT$
484.0

《
家庭经济学:用经济学视角解读家庭关系(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S. 贝克尔全新力作)
》
售價:NT$
380.0

《
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新)
》
售價:NT$
254.0

《
王名扬全集:美国行政法(上下) 王名扬老先生行政法三部曲之一
》
售價:NT$
806.0
|
內容簡介: |
游牧生产方式是历史时期北方草原诸游牧民族的经典生产方式,是游牧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根据草原环境、季节变化与草原承载力等相关自然要素做出的合理选择,也是不断适应草原地区恶劣自然环境、多变气候条件、牲畜繁育习性,并不断应对自然灾害侵袭,人与环境不断相互适应的精致选择、精准组合和精当创造。游牧生产方式有效维护了历史时期游牧民族生存发展与草原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动态平衡,由此凸显其厚重的生存智慧,在当下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同样有其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
|
關於作者: |
崔思朋,内蒙古大学研究员,先后毕业于内蒙古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分别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经济史、环境史,博士毕业论文荣获“清华大学二0二二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倪玉平教授)。已出版三卷本《内蒙古黄河历史文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1年版)等著作,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经济史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求是学刊》、《求索》等cssci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部分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清史参考》、《历史与社会(文摘)》等全文或摘要转载。
|
目錄:
|
导论 选题背景及研究价值
上编 游牧生产方式溯源及发展阶段
第一章 游牧生产方式之起源探析
第一节 游牧生产方式出现的自然前提
第二节 游牧生产方式出现的社会前提
第二章 秦汉至宋元时期游牧生产方式的发展变迁
第一节 秦汉时期:游牧生产方式的初步发展及奠定阶段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游牧生产方式初次繁荣阶段
第三节 隋唐时期:游牧生产方式曲折发展阶段
第四节 两宋时期:游牧生产方式的恢复与再度发展阶段
第五节 元朝时期:游牧生产方式的繁荣与鼎盛阶段
第三章 明清以来游牧生产方式的衰落及变迁
第一节 明清以来游牧生产方式衰落及变迁表现
第二节 明清以来游牧生产方式衰落及变迁成因
中编 游牧生产方式之生态价值
第四章 游牧生产方式对草原土地资源的生态利用
第一节 游牧民族土地利用方式的解读
第二节 游牧民族土地利用方式的生态价值
第三节 生态土地观念指导下的生态生存空间
第五章 游牧生产方式的生态维度解读
第一节 游牧生产方式的历史传统
第二节 游牧生产方式的长期存在
第三节 游牧生产方式的生态审视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游牧生产方式的生态哲学智慧
第一节 遵循自然:游牧生产方式的前提基础
第二节 能动功能:游牧生产方式的动力源泉
第三节 顺势而为:游牧生产方式的终极趣旨
下编 游牧生产方式之生态启示
第七章 游牧生产方式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启示
第一节 游牧民族生态土地利用方式何以出现
第二节 对比维度下游牧民族土地利用的生态性
第三节 游牧民族土地利用方式的生态启示
第八章 从生态环境史看游牧生产方式及其生态平衡向度
第一节 适应自然:游牧生产方式的生态诉求
第二节 合理利用:游牧生产方式的生态功能
第三节 游牧生产方式对历史时期草原自然环境影响考察
第四节 格局构建:游牧生产方式的生态空间
第九章 游牧生产方式对草原环境的合理利用及启示
第一节 生态价值:游牧生产方式的生态思考
第二节 时代借鉴:游牧生产方式利用的历史经验
结语 发扬游牧生产方式的生态价值。追求人与草原和谐发展之路
附件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