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陈寅恪四书
》
售價:NT$
1469.0

《
汉密尔顿关于制造业的报告
》
售價:NT$
347.0

《
开放科学:人工智能时代的呼唤
》
售價:NT$
505.0

《
武器化的知识:国联、自由秩序和软力量的使用
》
售價:NT$
403.0

《
大马士革:刀锋下的玫瑰(方尖碑)
》
售價:NT$
607.0

《
造脸:整形外科的兴起(医学人文丛书)
》
售價:NT$
398.0

《
理由至上
》
售價:NT$
602.0

《
千秋堂丛书003:南渡之君——宋高宗的踌躇与抉择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本书卖点
塞巴尔德遗作,中文世界首面世。本书是对塞巴尔德的视野和观察方式的永久纪念:他的文学创作不与视觉竞争,而是与之对话,甚至与之谈判。在《未曾叙说》中,这一对话被最大限度地隐匿了,就如同一切生存和记忆的痕迹最终都会被死亡和时间所掩。书中的33双眼睛有着现实世界的主人,除了普鲁斯特、博尔赫斯、培根等名流,还有塞巴尔德的密友、编辑、女儿和伴侣犬。当生命被凿入静止的平面图像,再接受写实主义的极致描摹,最终呈现的是无限接近于真实的虚构,是真实从指缝间溜走的瞬间。收藏级装帧,横向排版更方便读者欣赏书中极其逼真的版画;内文选用纯质纸,并别有新意地插入镜面纸,邀请读者既作为观察者,也作为被观察者,加入《未曾叙说》这一跨越身份、生死与时间的目光交流试验。
编辑推荐
塞巴尔德逝世一年多后,本书面世。这一未竟之作最后由塞巴尔德的老朋友扬彼得·特里普独自编排完成。书中的微型诗既如俳句,又如哀歌,既是遗嘱,也是墓志铭。当读者在书的末尾与塞巴尔德本人的双眼对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通过剥离时间、超越生死的目光实现了幽灵般的对话,就像塞巴尔德自己的故事中经常出现的那样,“这些死者,他们又回来了”(《移民》)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塞巴尔德的一次独特的尝试,由他和他的老朋友、德国艺术家扬·彼得·特里普共同创作。书中包括33张关于眼睛的版画(如伦勃朗、培根、博尔赫斯、贝克特、普鲁斯特、塞巴尔德等人的双眼;而其中情感强烈的或许是塞巴尔德女儿的双眼,她后来与父亲一起遭遇了车祸)和与之对应的33首微型诗,结尾还附有安德烈亚·克勒的研究文章。
塞巴尔德与特里普有着相似的过去,他们在战后的巴伐利亚长大,对破坏和遗忘十分熟稔,有着共同的失落感和错位感,而本书就是他们在探索两人重叠之视野的成果。
|
關於作者: |
作者
[德]温弗里德·塞巴尔德,德国作家、学者,1944年出生于德国,自1970年起定居英国,在东英吉利大学执教。2001年因车祸去世。曾获德国柏林文学奖、不莱梅文学奖、海因里希·伯尔文学奖、海涅文学奖等,著有《奥斯特利茨》《眩晕》《土星之环》《移民》《自然之后:一部元素诗》。
[德]扬·彼得·特里普,德国艺术家,1945年出生于德国,现生活在法国。他以写实主义绘画闻名,作品主题通常是记忆和历史残留。
译者
任昱璞,北京大学德语文学博士,现任教于西安外国语大学,译有《自然之后:一部元素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