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翻篇是一种能力
》
售價:NT$
296.0

《
刘伯温与哪吒城:北京建城的传说
》
售價:NT$
449.0

《
文化的故事:从岩画艺术到韩国流行音乐(译林思想史)哈佛大学教授沉淀之作 获奖不断 全球热销 亲历文化史上的15个关键点 从史前艺术到当代韩流的人类文化全景
》
售價:NT$
398.0

《
不结婚的社会:双亲如何成为特权,以及家庭为何很重要
》
售價:NT$
296.0

《
怎样决定大事
》
售價:NT$
510.0

《
蓝色机器:感受海洋引擎的深沉脉动
》
售價:NT$
449.0

《
美元霸权的兴衰:它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和我们的财富(梳理美元发展历程,剖析崛起与衰退的根源)
》
售價:NT$
296.0

《
纸上博物馆·文明的崩溃:庞贝+玛雅+美索不达米亚(法国伽利玛原版引进,450+资料图片,16开全彩印刷)
》
售價:NT$
1295.0
|
編輯推薦: |
本书卖点
1.名家实力——琦君本人的写作实力与文坛地位有目共睹。琦君从小在温州、杭州两地学习生活,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学素养。琦君是现当代台湾女作家,琦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
2.散文经典读本——经典作品,具有长销能力,《红纱灯》精选了琦君30余篇散文作品,这些作品经过时间的洗礼与淘洗,为读者带来琦君经典散文的阅读盛宴。
3.内容丰富、滋味隽永——《红纱灯》在散文中凝缩时代巨变、家族盛衰,于情感转折与爱恨消长中讲述女性一生,充满了真、善、美。文中美不胜收的故乡民俗风物、温暖有益的亲情家教与微妙互动的情愫融为一体,讲述生动,代入感强。
4.为青少年量身打造——琦君作品多次被选入大陆中学课本,纯正的白话散文,适合各个年龄段特别是青少年读者阅读。琦君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自然、真挚地呈现在白话散文的字里行间,丰富了文章的质感,使读者开卷有益。
编辑推荐
1.琦君,“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与林清玄齐名的著名散文家。
其作品常被选入中学课本,并被译为韩、日、英文等,蜚声海内外。
2.在心灵的茶棚
|
內容簡介: |
《红纱灯》是台湾散文名家琦君的散文代表作,收录琦君的经典散文30余篇。琦君用生动形象、文采飞扬的文字将民俗风物与亲情家教融为一体,生动讲述了难以忘怀的过往云烟,将无法割舍的血缘与情感、欢乐与哀伤,投射在温暖的一字字、一句句中。其中,回忆童年风俗的《红纱灯》以外公亲手糊制的红纱灯引出乡下新年灯会上的一场奇遇;凝缩了家族史的《髻》以发髻样式对比与变化记叙父亲、母亲和姨娘一生的情感转折与演变……《红纱灯》在散文中凝缩时代巨变、家族盛衰,于情感转折与爱恨消长中讲述女性的一生以及旧时风物,充满了真、善、美。
|
關於作者: |
琦君(1917—2006),本名潘希珍,出生于浙江永嘉县。台湾当代作家,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著有《橘子红了》《水是故乡甜》《三更有梦书当枕》《文与情》《读书与生活》《卖牛记》等小说集、散文集及儿童文学作品数十种。
|
目錄:
|
第一辑
贴照片………3
第一双高跟鞋………8
孩子快长大………13
母亲那个时代………18
惆怅话养猫………22
母亲的偏方………30
心中爱犬………37
髻………42
山中小住………50
赏花 做花 写花………62
孩子慢慢长………66
下雨天,真好………70
红纱灯………79
克姑妈的烦恼………93
病中致儿书………97
病中杂记………114
算 盘………122
故乡的江心寺………128
忆姑苏………132
南湖烟雨………138
西湖忆旧………141
金门行………158
第二辑
茶与同情………169
翡翠的心………173
哀乐中年………178
谈含蓄………183
求其放心………187
温柔敦厚………190
白 发………194
女性与词………199
游戏人间………204
无言之美………209
顺乎自然………214
爱的教育………219
心照不宣………224
诗人的心………230
春回大地………235
第三辑
灵感的培养……241
中国历代妇女与文学……247
介绍韩国作家孙素姬女士……267
《印度古今女杰传》读后………273
糜著《诗经欣赏与研究》跋………279
|
內容試閱:
|
前言
在我的记忆中,一直悬挂着一盏古朴的红纱灯,那是外祖父亲手为我糊制的。在风雪漫天的冬夜,我的手紧紧捏在老人暖烘烘的手掌心里,一把沉甸甸的大纸伞遮着我。我们踩着粉红色的光晕,在厚厚的雪地里一步步前行。雪花飘在脸上、项颈里,却一点不觉得冷,这一段情景历历如在目前。数十年的生活经历,也似被凝缩在温馨的灯晕里。无论当年是哀伤或欢乐,如今都化作一份力量,使我感奋。我并不是一味沉浸在回忆中,不能忘情旧事,而是拂不去的旧事,给予我更多的信心与毅力。所以尽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却不做“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叹息。因为那盏红纱灯,象征着一份扎扎实实的希望,引我迈步向前。这就是我何以用“红纱灯”作书名的理由。
这本集子的第一部分,仍是点点滴滴的生活杂感。我十分珍惜它们,是因为年光流逝,毕竟不会再回头了。第二部分来自以前受文友文漪姐之嘱,为她主编的《妇友月刊》,在一年半中所写的二十篇短文。那是我平日读书写作之余,心灵深处的些微感受与领悟,提出来与朋友共讨论。当时曾辑为小册,颇得朋友的谬誉与青年读者的爱好。现在重加增删,改写为十五篇,作为本书的第二辑。最后一部分则是个人的读书心得,附为第三辑以就正于高明。
由于三民书局刘董事长的再三催促,我不得不在挥汗如雨的溽暑中,将本书整理付印,使我再有一次机会与读者诸君做心灵的晤谈,内心感到万分的欣慰,也附带在此致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