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以“神话意象”为题,综合多年来神话研究的成果,突出近百年来神话研究和文化研究的新动向——从书写文本到图像文本,从文字叙事到图像叙事的范式拓展。结合热点文化现象,辨析华夏狼图腾说的误区,充分利用考古材料,进行跨学科、跨文化的神话研究新实践,彰显图像叙事相对于文本叙事的超越性和丰富性,以及二者之间交融与互动的张力。
|
關於作者: |
叶舒宪,文学博士,现为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神话学会会长。曾主编“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丛书”(湖北人民出版社)、“文学人类学论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神话学文库(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神话历史丛书”(南方日报出版社)等。2009年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A类“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2011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出版著作40余部,译著6部。曾任美国耶鲁大学、台湾中兴大学客座教授。代表著为《中国神话哲学》《文学与人类学》《文学人类学教程》《图说中华文明发生史》。多种著述被翻译成为英、法、日、韩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
目錄:
|
第一章 狼图腾,还是熊图腾?——关于中华祖先图腾的辨析
?一、图腾由来
?二、狼来了
?三、狼图腾,还是熊图腾
?四、熊图腾与史前女神的对应
?五、熊龙说与欧亚大陆的熊祖神话
第二章 “猪龙”与“熊龙”——“中国维纳斯”与龙之原型的艺术人类学通观
?一、引论:红山文化女神宗教的再发现
?二、龙的原型新解:猪、熊、鹿、虫
?三、猪、熊与史前女神的关联
?四、熊女神与鸟女神:史前雕像的艺术人类学观照
?五、熊女神与北方萨满教传统
第三章 神圣猫头鹰——《诗经·鸱鹗》的误读与知识考古
?一、“经典”的神圣信仰背景与世俗化
?二、《鸱鹗》篇的误读
?三、鸱鹗的自然属性与文化价值
?四、鹗神的妖魔化:从神圣女神到不孝恶鸟
?五、经典还原:祝祷仪式上的人神对话
第四章 身体的神话与神话的身体
?一、想象与创作的生理根源
?二、身体的神话:洪水与膀胱
?三、神话的身体:宇宙与性器
?四、现代性风险中的身体神话
第五章 神话如何重述
?一、重述神话的理由
?二、作为文化记忆的神话
第六章 神话复兴与《哈利·波特》旋风
?一、凯尔特文化与巫术传统
?二、《哈里·波特》与魔幻想象的复兴
第七章 谁破译了“达·芬奇密码”?——新时代人的异教想象及其原型
?一、新时代运动与异教想象力
?二、郇山隐修会:女神传统的复兴
?三、《达·芬奇密码》:文学版的《耶稣与女神》
?四、哈佛课堂上的神话符号学传授
?五、治疗男性文明癌症:女神复兴何为
第八章 猫头鹰重新降临——现代巫术的文化阐释
?一、巫术旋风反叛现代性
?二、巫术复兴与新萨满主义
?三、巫术复兴与后殖民主义
第九章 神话智慧与文明反思——文化寻根的哲学话语谱系
?一、俄狄浦斯的双眼
?二、高更的反文明选择
?三、“根”与“跟”的神话哲理
?四、文化寻根的话语谱系
第十章 神话的生态智慧
?一、诗性智慧说的现代理解
?二、神话的生态智慧
?三、神话的循环生命观
第十一章 傩、萨满、瑜伽——神话复兴视野上的通观
?一、同源异流的傩、萨满、瑜伽——神话思维及其史前时代
?二、东方文化复兴背景中的傩、萨满、瑜伽
?三、作为文化资本的傩、萨满、瑜伽及其符号学再造
附录一 评《文学与仪式》
附录二 托特神的原罪——读《尼古拉的遗嘱》
附录三 汉画像“蹶张”的象征意义试解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叶舒宪
神话是文学和文化的源头,也是人类群体的梦。
神话学是研究神话的新兴边缘学科,近一个世纪以来,获得了长足发展,并与哲学、文学、美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宗教学、心理学、精神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形成了密切的互动关系。当代思想家中精研神话学知识的学者,如詹姆斯·乔治·弗雷泽、爱德华·泰勒、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恩斯特·卡西尔、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特、约瑟夫·坎贝尔等,都对20世纪以来的世界人文学术产生了巨大影响,其研究著述给现代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迪。
进入21世纪,自然资源逐渐枯竭,环境危机日益加剧,人类生活和思想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大转型。在全球知识精英寻求转变发展方式的探索中,对文化资本的认识和开发正在形成一种国际新潮流。作为文化资本的神话思维和神话题材,成为当今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产业共同关注的热点。经过《指环王》《哈利·波特》《达·芬奇密码》《纳尼亚传奇》《阿凡达》等一系列新神话作品的“洗礼”,越来越多的当代作家、编剧和导演意识到神话原型的巨大文化号召力和影响力。我们从学术上给这一方兴未艾的创作潮流起名叫“新神话主义”,将其思想背景概括为全球“文化寻根运动”。目前,“新神话主义”和“文化寻根运动”已经成为当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影响到文学艺术、影视、动漫、网络游戏、主题公园、品牌策划、物语营销等各个方面。现代人终于重新发现:在前现代乃至原始时代所产生的神话,原来就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文化之根和精神本源,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独特遗产。可以预期的是,神话在未来社会中还将发挥日益明显的积极作用。大体上讲,在学术价值之外,神话有两大方面的社会作用:
一是让精神紧张、心灵困顿的现代人重新体验灵性的召唤和幻想飞扬的奇妙乐趣;二是为符号经济时代的到来提供深层的文化资本矿藏。
前一方面的作用,可由约瑟夫·坎贝尔一部书的名字精辟概括——“我们赖以生存的神话”(Myths to live by);后一方面的作用,可以套用布迪厄的一个书名,称为“文化炼金术”。
在21世纪迎接神话复兴大潮,首先需要了解世界范围神话学的发展及优秀成果,参悟神话资源在新的知识经济浪潮中所起到的重要符号催化剂作用。在这方面,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学内容并没有提供及时的系统知识。本着建设和发展中国神话学的初衷,以及引进神话学著述,拓展中国神话研究视野和领域,传承学术精品,积累丰富的文化成果之目标,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神话学专业委员会(简称“中国神话学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与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达成合作意向,共同编辑出版“神话学文库”。
本文库内容包括:译介国际著名神话学研究成果(包括修订再版者);推出中国神话学研究的新成果。尤其注重具有跨学科视角的前沿性神话学探索,希望给过去一个世纪中大体局限在民间文学范畴的中国神话研究带来变革和拓展,鼓励将神话作为思想资源和文化的原型编码,促进研究格局的转变,即从寻找和界定“中国神话”,到重新认识和解读“神话中国”的学术范式转变。同时让文献记载之外的材料,如考古文物的图像叙事和民间活态神话传承等,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库的编辑出版得到编委会同人的鼎力协助,也得到上述机构的大力支持,谨在此鸣谢。
是为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