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7天造一台无人机:飞控、电池、动力系统、地面站全解析
》
售價:NT$
352.0

《
大地上的中国史:藏在地理里的历史
》
售價:NT$
347.0

《
《民法典·婚姻家庭继承注释书》(家事法专用小红书,一书尽揽现行有效办案依据:条文释义+相关立法+行政法规+地方立法+司法解释+司法文件+地方法院规范+权威案例,麦读法律54)
》
售價:NT$
607.0

《
地中海四千年
》
售價:NT$
857.0

《
君子至交:丁聪、萧乾、茅盾等与荒芜通信札记
》
售價:NT$
316.0

《
日和·缝纫机与金鱼
》
售價:NT$
194.0

《
金手铐(讲述海外留学群体面临的困境与挣扎、收获与失去)
》
售價:NT$
347.0

《
五谷杂粮养全家 正版书籍养生配方大全饮食健康营养食品药膳食谱养生食疗杂粮搭配减糖饮食书百病食疗家庭中医养生药膳入门书籍
》
售價:NT$
254.0
|
內容簡介: |
本书基于实践-主体研究视角,吸收外来人理论、关系研究、共同体与认同研究相关成果,采用田野调查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浙江竹源地区的松香生产技术和松香行业为切入点,分析该地区“松香客”群体的异地边缘化生存状态和对乡土认同的现实需求,以此解释他们如何在流动实践中维系村落共同体,呈现日常生活意义。第一章讨论竹源地区大规模“松香客”群体的生成,从生计困境、采脂兼业传统、松香生产政策支持、乡土网络传帮带四个方面展开分析。第二章讨论竹源松香生产群体的技术民俗与异地边缘性建构。技术实施中的劳作、生活异化以及技术身份底层化,共同构筑生产群体的异地边缘性。第三章讨论竹源松香经营群体的行业实践以及行业建构经营群体的异地边缘位置,行业关系网络建构经营群体的异地“不融入”;行业低端性和非正规化特点使经营群体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不匹配。第四章对“松香客”与流出地关系进行集中分析。异地边缘化激发“松香客”对乡土认同的现实需求。他们在家乡民俗生活中寻找认同归属感;通过捐赠、做公益等方式获得社会地位补偿,其所属村落也在社会文化资源的激活整合与物理空间的建设更新中实现共同体维系。
|
關於作者: |
王惠云,民俗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为重庆工商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从事社会学、民俗学本科生与研究生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民俗学、社会治理等。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特别重大委托项目“百村社会治理”子课题。已在《开放时代》、《自然辩证法通讯》、《民俗文化典籍》等期刊独立或合作发表论文数篇。
|
目錄:
|
绪论
一 研究缘起与问题提出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 相关学术史梳理
四 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五 重要学术概念界定
六 技术、行业、地方术语
第一章 竹源地区“松香客”群体的生成
第一节 生计困境下的流动谋生
一 人口与耕地之间的矛盾
二 林地资源经济效益低下
第二节 采脂兼业为生的传统
一 松香的应用历史概述
二 竹源地区的松香生产史
第三节 国家政策支持技术流动
一 松香生产政策及其实施
二 乡民跨区域采脂技术支援
第四节 “传帮带”式集体性以松为生
一 乡土民俗文化与亲缘、地缘纽带
二 从亲缘“传帮带”到地缘“传帮带”
小结
第二章 松香生产群体的技术民俗与异地边缘性
第一节 松香生产群体的技术身份底层化
一 松香生产技术的历史记载与口述
二 技术革新与有技术无地位
三 受苦的身体感受与底边化身份意识
第二节 技术实施中的劳作与生活异化
一 劳作异化:老乡“游戏”与产量游戏
二 生活异化:边界模糊与区隔
第三节 异地边缘性下的生存策略
一 在技术与行业中组织化
二 经济行为中的变通策略
第四节 个体“民”的凸显——郑丽华的异地生产实践
一 夫妻共同劳作时期的经历讲述
二 女包工头身份的当下实践
小结
第三章 松香经营群体的行业网络建构与异地边缘位置
第一节 “松香客”的职业身份与经济地位变动
一 竹源松香经营群体的生成
二 经济地位获得与内部阶层分化
第二节 异地行业关系网络建构与运行
一 同乡关系支持行业制胜
二 非同乡关系的建构与运作
第三节 行业建构松香经营群体的异地边缘位置
一 行业关系网络建构异地“不融入”
二 行业非正规化和低端性中的地位不一致
小结
第四章 竹源“松香客”的乡土认同型返乡
第一节 “松香客”在家乡寻找认同归属感
一 家乡民俗生活中的共同体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