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邬达克的建筑作品,如同他的灵魂一般,充满了诗意和韵味。他善于将东西方文化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他的建筑既有西方的现代感,又不失东方的古典韵味。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使得他的作品在繁华的上海滩中独树一帜,成为了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明信片《寻找邬达克》呈现了上海十二处邬达克设计的标志性建筑,包括武康大楼、绿房子、息焉堂、爱神花园、大光明电影院等,每一张明信片都标签了建筑地址和介绍。
|
內容簡介: |
.明信片除作为一种传递消息的工具外,本身亦兼具极高的欣赏价值及纪录历史的功能。随着大众对文化和历史的兴趣日益浓厚,明信片已成为不少游客、收藏者搜集的重点对象。本套明信片《寻找邬达克》呈现了上海十二处邬达克设计的标志性建筑,包括武康大楼、绿房子、息焉堂、爱神花园、大光明电影院等,每一张明信片都标签了建筑地址和介绍。
|
關於作者: |
郑宪章(1954—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摄影家协会理事、原《上海画报》首席摄影记者。长期关注上海市井风俗和城市变迁,曾先后在圣彼得堡、旧金山、悉尼、东京、大阪举办“今日上海”摄影个展。2013年12月在中华艺术宫举办“心象·影像——郑宪章摄影艺术展”;2018年8月在上海城市规划馆举办“符号上海—摄影家眼中的城市色彩”郑宪章摄影展。先后出版“上海石库门”、“故宫”等摄影画册十余本。有100多幅作品在国内外摄影比赛中获奖。
|
內容試閱:
|
拉斯洛?邬达克,斯裔匈籍旅沪建筑师,凭借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诺曼底公寓等建筑作品而成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上海滩建筑界叱咤风云的佼佼者之一,他把毕生99%的作品奉献给了上海。而上海不仅在100年前接纳了这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难民并为其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在百年后的今天,其设计作品中的三十幢建筑已作为优秀历史保护建筑被上海永久“珍藏”。 《寻找邬达克》系列明信片,透过其镌刻于城市之上的视觉影像光华,让读者感受邬达克留给上海的经典老建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