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学校布局是教育普及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由此,研究县域内学校布局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从学校的类型、空间、形态、体制四方面对新中国70年来县域内学校布局的变迁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未来县域内学校布局的走向进行思考。作者将新中国70年来县域内学校布局变迁的历程分为七个阶段:以小学为重点的有节制的学校布局期、学校布局的全面扩张期、学校布局的迅速下移期、学校布局的收缩期、学校布局的变革期、学校布局的调整上移期和学校布局的优化期。可以说,本书丰富了当代农村教育史研究,对于学术界和实践界研究和了解新中国70年来县域学校布局的变迁历程具有积极的价值。
|
關於作者: |
刘秀峰,山西岚县人,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教育史、农村教育、教师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研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著有《从道尔顿到杜郎口:百年来中国学校自学思想的演进研究》《丰子恺的美育人生》《书院的复活:民国四川书院史》等3部著作。在《中国教育学刊》《中国社会科学报》《教育发展研究》《教育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或摘编。研究成果曾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目錄:
|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前县域内学校布局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县域内教育的布局概况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学校布局的基本经验 本章小结第二章 以小学为重点有节制的学校布局期(1949~1955年) 第一节 县域内小学从快速发展到整顿提高 第二节 县域初级师范学校的发展与逐步取消 第三节 县域职业学校的停办 本章小结第三章 县域内学校布局的全面扩张期(1956~1965年) 第一节 县域小学教育的跃进、调整与再跃进 第二节 县域内学前教育的迅速发展 第三节 县域内普通中学布局的突破与收缩 第四节 县域农业中学的创办与发展 第五节 县县办师范与其他专业教育的兴办热潮 本章小结第四章 县域内学校布局的迅速下移期(1966~1977年) 第一节 “文革”时期县域内小学布局的变迁 第二节 县域内普通中学的迅速扩张 第三节 农村学前教育的再度扩张 第四节 县域内普通教育职业化与县县办大学 本章小结第五章 县域内学校布局的收缩期(1978~1991年) 第一节 重提普及小学教育,充实小学教育 第二节 县域学前教育的恢复发展 第三节 压缩普通中学规模 第四节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推进中等教育结构改革 第五节 中等师范教育的调整与恢复发展 本章小结第六章 县域内学校布局的变革期(1992~1999年) 第一节 以提高办学效益为目标的县域义务教育布局调整 第二节 县域内民办教育的初步探索 第三节 县域内学前教育办学格局的变化 第四节 县域职业教育强化背后的危机 第五节 中等师范教育布局的萎缩 本章小结第七章 县域内学校布局的调整上移期(2000~2010年) 第一节 县域内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布局调整 第二节 县域普通高中规模的迅速扩张 第三节 民办教育向义务教育领域的拓展 第四节 县域学前教育发展乏力 第五节 县域职业教育的调整与强化 第六节 中等师范教育布局的调整与取消 本章小结第八章 新时代县域内学校布局的优化期(2011~2020年) 第一节 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规范与优化 第二节 县域学前教育布局的重塑 第三节 县域内职业教育的困境与“普职相当”的争论 第四节 县域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逐渐规范 第五节 县中衰落问题的凸显与关注 本章小结第九章 新中国70年来县域内学校布局变迁的特征、经验与走向 第一节 新中国70年来县域内学校布局变迁的特征 第二节 新中国70年来县域内学校布局变迁的逻辑分析 第三节 新中国70年来县域内学校布局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新中国70年来县域内学校布局的基本经验 第五节 县域内学校布局的前景展望 本章小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