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武器化的知识:国联、自由秩序和软力量的使用
》
售價:NT$
403.0

《
大马士革:刀锋下的玫瑰(方尖碑)
》
售價:NT$
607.0

《
造脸:整形外科的兴起(医学人文丛书)
》
售價:NT$
398.0

《
理由至上
》
售價:NT$
602.0

《
千秋堂丛书003:南渡之君——宋高宗的踌躇与抉择
》
售價:NT$
449.0

《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中国丝绸博物馆卷(明清)
》
售價:NT$
4998.0

《
为学习而设计:以任务驱动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
售價:NT$
347.0

《
近三十年新中国史研究前沿问题
》
售價:NT$
500.0
|
內容簡介: |
本书将1895年恩格斯逝世至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初期这段时期作为一个独立的历史阶段,围绕着“革命还是改良”问题的论争,以对资本主义时代的认识、无产阶级斗争策略的选择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三个问题为研究主线,按照历史的逻辑对关切论争主题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三个理论派别的代表人物——伯恩施坦、卢森堡和列宁三人关于此问题的理论探索过程进行系统化考察,同时还以十月革命问题为理论焦点分别就三者的思想观点的理论分歧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并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探讨了三者的思想关系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考察了这场论争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价值。
|
關於作者: |
贺敬垒 ,男,1985年10月生,山东济宁人,法学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师从前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分别于2011年和2014年获武汉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14年武汉大学优秀研究生毕业生(博士),现任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学院行政助理,“北洋学者·青年骨干教师”、天津大学“沈志康奖教金”获得者,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会理事;天津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社会主义思想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等方面的研究,发表CSSCI、中文核心期刊近20篇,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媒体全文转载。现主持国家社科青年项目、教育BU人文社科专项各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建设工程重大项目等多项。
|
目錄:
|
引论
一 研究意义
(一)有利于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准确探究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
(二)有利于推动学界对第二国际及其主要理论人物的研究
(三)有利于全面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十月革命的胜利,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
二 本书思路与文章架构
(一)本书思路
(二)本书架构
第一章 论争的产生
一 社会历史背景
(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新发展给马克思主义带来新挑战
(二)资本主义统治方式的新调整对马克思主义构成新冲击
(三)工人运动的新特点对马克思主义提出新考验
二 思想理论背景
(一)国际工人运动内部改良主义思潮日渐泛滥
(二)恩格斯《(1848年至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的出版引发了国际工人运动内部对无产阶级斗争策略认识的巨大分歧
第二章 伯恩施坦对“革命还是改良”问题的认识与判断
一 伯恩施坦改良主义的形成
(一)19世纪、20世纪之交的英国
(二)伯恩施坦改良主义的形成过程
二 对“革命还是改良”问题的系统判断
(一)对资本主义时代特征的认识
(二)对无产阶级斗争策略的判断
(三)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三 总体评价
第三章 卢森堡对伯恩施坦改良主义的认识与批判
一 卢森堡对伯恩施坦改良主义的批判实践
(一)19世纪、20世纪之交的德国
(二)批判过程
二 卢森堡对伯恩施坦改良主义的理论批驳
(一)对资本主义时代特征的认识
(二)对无产阶级斗争策略的判断
(三)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三 卢森堡批判伯恩施坦改良主义的效果
四 总体评价
(一)未能真正站在时代变化的新高度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
(二)未能真正从德国当时的无产阶级斗争形势出发确定斗争策略
(三)未能真正对资本主义新变化做出创新性回答,将捍卫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第四章 列宁对“革命还是改良”问题的认识与判断
一 对资本主义时代特征的认识
(一)对资本主义时代特征的探索过程
(二)对资本主义时代特征认识的主要观点
二 对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探索
(一)19世纪、20世纪之交的俄国
(二)对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探索
三 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一)对伯恩施坦改良主义的系统批判
(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四 总体评价
第五章 关于十月革命问题的交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