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苏东坡传(刘小川修订版)

書城自編碼: 403994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傳記历史/地理人物
作者: 刘小川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70237777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8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时刻人文·臆造南洋:马来半岛的神鬼人兽
《 时刻人文·臆造南洋:马来半岛的神鬼人兽 》

售價:NT$ 296.0
心智、现代性与疯癫:文化对人类经验的影响
《 心智、现代性与疯癫:文化对人类经验的影响 》

售價:NT$ 857.0
周秦之变的社会政治起源:从天子诸侯制国家到君主官僚制国家(历史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论丛)
《 周秦之变的社会政治起源:从天子诸侯制国家到君主官僚制国家(历史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论丛) 》

售價:NT$ 857.0
时刻人文·信用的承诺与风险:一个被遗忘的犹太金融传说与欧洲商业社会的形成
《 时刻人文·信用的承诺与风险:一个被遗忘的犹太金融传说与欧洲商业社会的形成 》

售價:NT$ 469.0
同与不同:50个中国孤独症孩子的故事
《 同与不同:50个中国孤独症孩子的故事 》

售價:NT$ 301.0
开宝九年
《 开宝九年 》

售價:NT$ 250.0
摄影构图法则:让画面从无序到有序
《 摄影构图法则:让画面从无序到有序 》

售價:NT$ 505.0
论僭政:色诺芬《希耶罗》义疏(含施特劳斯与科耶夫通信集)
《 论僭政:色诺芬《希耶罗》义疏(含施特劳斯与科耶夫通信集) 》

售價:NT$ 50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962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全新修订版) 》
+

NT$ 405
《 我的前半生(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亲笔自传) 》
+

NT$ 250
《 人类群星闪耀时(2022) 》
+

NT$ 296
《 严复传 》
+

NT$ 1010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

NT$ 301
《 曹操传: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 》
編輯推薦:
1.千古文人的至高典范,精致旷达的理想人格;
2.百万畅销书《品中国文人》作者刘小川精品力作;
3.重现一代大文豪、艺术家的传奇人生。
內容簡介:
作为一代大文豪、艺术家,苏东坡的一生波澜壮阔,命运的曲线优美而悲怆。本书作者融会哲思、史识、心理透视、文学想象,以“四位一体”的创造性笔法书写苏东坡的生命冲动,生动展示了苏东坡的坎坷际遇和他超越苦难的旷达人生。
關於作者:
刘小川,四川省眉山市人,中国传记文学领军作家。主要作品有《品中国文人》(全六卷)、《刘邦传》《李清照传》《李煜传》等。曾获多项文学大奖。
目錄
目录

第一章苏序的三种光 / 1
第二章王弗 / 15
第三章北宋的大人物 / 20
第四章凤翔故事 / 42
第五章章惇 / 61
第六章十年生死两茫茫 / 69
第七章牛形人王安石 / 76
第八章斗牛士苏子瞻 / 100
第九章恩师暮年 / 123
第十章杭州 / 133
第十一章密州 / 159
第十二章东园里的雄心与柔情 / 172
第十三章徐州 / 181
第十四章湖州 / 197
第十五章乌台上空的乌鸦 / 208
第十六章黄州五年艺术井喷 / 223
第十七章浓情别 / 284
第十八章高人拉着高人的手 / 294
第十九章从泗州玩到常州 / 321
第二十章审美目光情人手 / 327
第二十一章翰林大学士 / 337
第二十二章西湖苏公堤 / 379
第二十三章颍州·扬州·定州 / 402
第二十四章惠州 / 428
第二十五章儋州 / 460
第二十六章伟人之死 / 481

后记 / 489
內容試閱
第三章 北宋的大人物
1
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初,三苏父子走一百多里路去了成都。
此间,以京官户部侍郎的身份坐镇益州府的,是一个叫张方平的北宋大人物。
金陵人张方平有两渴:嗜酒如渴,求贤若渴。
他身边的人,如果听到他的金陵土语:渴啦。他们便会送上美酒,而不是奉上香茶。张方平五十岁仍是百杯不醉,当年他在汴梁与“醉翁”欧阳修斗酒,请龙图阁学士包拯做裁判,整整斗了一百杯,未见高下。双方都憋足了气,斗酒长达三个时辰,闹得很不愉快。他二人曾于庆历年间因政见不合而翻脸,包拯设宴调和前嫌,不料两个犟男人喝成了斗鸡眼儿。“观斗”的官员评价说,张方平个头甚大,比欧阳修高出一尺,腰围大了三圈,所以,当以欧公为胜。张方平大叫不公,也不管那德高望重的黑脸包大人,当场拂袖而去。
张方平到成都,军政两摄,要务甚多。其中一件大事,是为朝廷选拔人才。蜀地向来是藏龙卧虎,但“蜀人不好出仕”,必须把人才发掘出来。张方平早听说眉山有个处士叫苏洵,苏洵还有两个天才儿子。处士就是民间有才华的读书人。朝廷希望“野无遗贤”,寻觅处士是地方长官的职责之一。
朝廷重臣张方平亲自写信,邀请苏洵去成都。苏家三父子的机会来了,而且来得正是时候:苏轼、苏辙这几年已做足了应试的功课。苏洵让家人传阅了这封重要信件,他自己倒不露声色。
程夫人非常高兴,催丈夫早日登程。公公苏序当年讲的三种光,现在终于落到了实处。张方平是个大人物哩,人称张侍郎,他修书相邀,言辞诚恳,颇有礼贤下士的古风,眉山城里的人奔走相告呢。不独苏洵脸上有光,程夫人也是喜色连连。她再累,心里也受用啊。
苏家有了喜事,贺客盈门,苏洵像父亲一样宴请宾朋,七盘八碗的,银子花得如同淌水,却唯有程夫人清楚,家用已是入不敷出。
苏洵迟迟不动身,妻子催他时,他说:见张侍郎不能随便见的。
三父子上成都,马车需有一辆,盘缠要有若干,穿戴不能让惯于挑剔的成都人笑话,还要为张大人精心挑选一份礼物,表明眉山的书香门第识得礼数……所有这些事儿,都由程夫人亲自张罗。而苏家的三个男人日后还将去汴梁,花销更大。
程夫人喜着,忧着,劳累着。这两年她的身体不大好。
而苏洵是唱着歌朝成都进发的。他对两个儿子说,古代贤士出山,要击节而唱。蜿蜒而颠簸的官道上,苏洵和苏轼轮番歌唱,苏辙远眺初春时节平原上的风物。
到了成都,马车直奔益州府衙。张方平闻讯后,以贵宾礼亲自迎到大门外。
一席长谈之后,这位翰林大学士对苏洵青眼有加,当即表态,要上书朝廷,推荐苏洵做成都学官。“勿谓蜀无人,蜀有人焉,眉山处士苏洵其人也!”
苏洵的兴奋度可想而知,须知他眼下连个举人都不是。四十几岁的人,屡考不中,倒是锐气不减。真正的处士有这气派。他谈起战国时的孟子、韩非子,口若悬河,目透精光。张方平是何等眼力的人,何况他又是高官。高官能帮助乡野高人。当苏洵征求他的意见,苏轼、苏辙是否先考州试,再入京考进士,张方平摆摆手说:贤侄轼、辙,不是寻常之人,宜越过州试,直接进京参加礼部的考试,一考定前程,免得耗费大好光阴。
三苏父子大喜过望。
直接进京应考,须有高官举荐。而张方平这样的大人物,一般书生想要见一面都很困难,更不用说请他写荐书。成都官绅子弟众多,“游士”成群结队。张侍郎有好贤之名,大量游士就围着府衙的高墙转,寻找机会。其中不乏携重金走后门的,走不通。更有自以为才高八斗的,呈给张侍郎的文章却如同泥牛入海。于是成都的有钱人家盛传:张方平这个人不好对付,他只看真才,不看真金。
张方平凭借多年的经验,对游士比较警惕,对处士怀有好感。
游士要游,处士要“处”。后者一般都显得矜持,念书真用功,不会把精力花在腿上和嘴皮子上。苏洵早年也是典型的游士,后来渐渐不游了,到四十岁,他一“处”就是六年,读破万卷书。恰好在此时,他遇上看重处士的张方平。
有些处士处了一辈子没人知道,由于多种原因而功名无望。苏洵先做游士后做处士,他的游与处都发挥了作用。张方平年前写信邀请他,他没有马上赶赴成都,而是过了一段时间,大约不止两个月。张方平写道:“久之,苏君果至。”
眉山处士苏洵,倒是真能处的。蜀人管这叫稳得起。稳个十天半月显然不够。眉山这边的苏洵稳起,“稳坐钓鱼台”,而成都那边求贤若渴的张大人就会着急。苏洵读书主攻《战国策》,对春秋战国策士们的成功术了如指掌。
苏洵是游士、处士、策士的三位一体。
而张方平在成都,对三苏父子“待以国士”。国士就是国家级的人才了,只等金榜题名,便可踏上通往士大夫的道路。
张方平所讲的国士,并非一句客套话,国士会享受国士的待遇,三苏父子在成都的吃住行皆有讲究,“出有车食有鱼”,入住贵宾馆。两兄弟还长得一表人才,英气勃勃,今日打马去武侯祠,明日又坐车去拜谒杜甫草堂,顺便看看王建墓、玉局观、摩诃池、文君琴台、薛涛故居,他们在成都真是出尽了风头。
游士们不高兴了,许多游士在“大城市”游了很久还是游士,三个从眉山来的“乡巴佬”“县老表”,倒成了万众争羡的国士。
苏辙写诗感慨:“成都多游士,投谒密如栉。纷然众人中,顾我好颜色。”
张方平送给苏洵一辆从金陵带到蜀地的轺车(轻便小马车),以便他父子随时到成都。
三苏回眉山,坐等好消息。
可是朝廷的批复累月不下,苏洵担任成都学官的事悬而未决。老苏陷入郁闷,居家闭门不出,苦着一张脸。
眼看到了三月中旬,大苏小苏驾轺车,赶去成都拜见张方平,请这位身居高位的父执为他们做决断。张方平也正在考虑这件事,当着两个年轻人的面思忖良久,终于下决心,直接写信给欧阳修。
欧阳修时任礼部侍郎兼侍读学士,他举荐人才的名望更在张方平之上。两人因政见不同,中断往来已经有七八年了,同在汴京时,连公事都尽量避开对方,私交更谈不上。张方平是脾性很大的人,他提笔给欧阳修写信,确实需要克服不小的心理障碍。
而这种正人君子的风度,对年轻的苏轼、苏辙有表率作用。
这一天,张方平在府中写罢荐书,痛饮蜀中美酒。二苏陪饮。两兄弟的酒量加起来也不及张方平。苏轼大醉。张方平把盏指着北方说:他日老夫回汴京,定与你欧阳永叔再斗一百杯!
九分醉的大人物绕“庭树”三匝,呼欧阳十余遍……
2
大苏和小苏连夜赶回眉山,向郁闷中的父亲报告消息。
苏辙学过“六艺”,御马车颇在行,出了成都南大门,挥鞭向眉山,马蹄扬起一路轻尘。苏轼仰在后面呼呼大睡,车子驰向渡口,轮子在乱石间颠簸时,他一个大翻身猛坐起来,抬头望去。嗬,碧空里有个大月亮。
周遭十几里,错落着尚未开完的、一人多高的油菜花和绿地毯似的麦苗。西蜀的暮春时节,乡野景色最是撩人。
从成都到眉山要过三道河,夜渡也不贵,只比白天多出几文钱。苏轼的袖袍中银子充足。张大人不仅写了亲笔信,还资助了三苏入京的盘缠。苏轼每过一道河,总要多给摆渡的艄公几枚铜钱。他对弟弟解释说,遇上喜事与人分享,西蜀历来有此一俗。何况,艄公半夜起床为他二人撑船,着实辛苦。
苏辙频频点头,细听兄长教诲。
过王家渡时,苏轼立于船头,听艄公用粗麻绳勒着长长的篙竿,那声音颇别致,“嘎嘎”的,透着劲道,带出清水寒,春宵暖,把满天的星星都勒进去了。江面宽阔,船移月动,远处尚有几点渔火。暮春渔家忙着撒网,不舍昼夜。
苏轼低吟父亲的诗句:“岷山之阳土如腴,江水清滑多鲤鱼。”
苏辙坐在船舱里,望着哥哥镶在月轮中的修长背影。七八个大星星在天边闪烁,眉山东门码头那几棵大榕树遥遥在目。苏辙想起杜甫的佳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几十年后,陆游骑驴到眉山,惊呼:“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
苏氏兄弟从成都夜归眉山,乃是平生仅有,所以印象很深。
轻便的马车驰入纱縠行的宅院,苏洵的房间里还亮着灯光。他在灯下打盹儿,程夫人面壁而卧。忽闻庭院中响起马车的声音,苏洵慌了,“倒屣而出”,一眼瞥向刚从马车上跳下来的苏轼。大苏的性格一向不外饰,喜怒形于颜色。老苏奔出房门的第一眼,不会去瞧遇事沉稳的小苏。
月光下的苏轼面有喜色。他大步走向等候多时的父亲,一面从袖袍中拿出张侍郎的信件,双手呈上。
苏洵转身回屋阅信时,那目光有如电抹。
张方平,欧阳修,他们都是天下士子景仰的大人物啊。眉山布衣之家,居然与两位京师翰林大学士结缘!
苏洵伸左手猛拍脑壳,又揪头发,证明自己不是在做梦。
他再次倒屣而出,完全忘了倒穿鞋子的不便,竟然走得顺当。苏轼忙问父亲何往?苏洵以爽朗的笑声作答。晋唐的高人们不都是这样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苏洵这一大笑,吵醒了全家人。
墙角笼子里的大公鸡误以为天亮了,伸长脖子,抖着鸡冠高声鸣叫。左邻右舍鸡鸣四起。
鸡与鸡次第打鸣,人向人传递喜讯……
3
苏洵性子激烈而行事谨慎,他又骑快马专程去了雅州,拜见太守雷简夫。雷简夫也给欧阳修写了一封推荐信。
苏洵当年几番远游,为眼下做了铺垫。
三苏很快就要启程了,此一去山高水长,归期难测。苏家喜悦的气氛中也夹杂着忧伤。
三苏远行,耗费银子多,不说别的,单是买下三匹足力长远的好马,就得用上几处田庄一年的收成。如何是好呢?苏洵颇费踌躇:“一门之中,行者三人,而居者尚十数口。为行者计,则害居者;为居者计,则不能行。”
看来只能顾行者了。程夫人毅然建议,卖掉石佛镇那一块苏家最好的肥田。苏洵黯然应允。他带着两个儿子这一走,将给程夫人留下什么样的一个家,不言自明。
程夫人曾经有个爱女叫苏八娘,嫁到她的娘家,做了哥哥程浚的儿子程之才的妻子,却受婆婆虐待,几年前抑郁而亡。苏、程两家从此结怨。程夫人中年丧爱女,遭到沉重打击,又兼连年劳累,身子是大不如前了。
现在,丈夫和儿子即将远离家乡,程夫人再一次鼓足勇气,把家里的重担一肩挑。
苏轼望着母亲的花白头发,心里一酸。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天母子闲话,苏轼长时间拉着母亲的手不肯松开。
母亲的手上不见蔻丹,只有老茧……
次日一早,天色微明,三苏父子骑马上路了。程夫人带两个儿媳妇和任采莲送至城门外。亲友故旧数十人纷纷来送别,其中史家的人来了好几个,程家人一个没来。程夫人本因离别而忧伤,此刻环视送别的人群,再添几分抑郁。不过,她尽量让自己显得从容,微笑着,嘱咐着,不叫丈夫和儿子看出她内心的隐忧。这许多年来,程夫人的为人,一直是这种风格,隐忍,慈爱,识大体。
三匹马远去了。
程夫人的眼泪夺眶而出。
三苏父子走出很远了,苏轼忽然停辔掉头,看见母亲还站在城墙下,那一头花白头发在暮春的风中飞飘。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