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税的荒唐与智慧:历史上的税收故事
》
售價:NT$
500.0
《
图式疗法的刻意练习
》
售價:NT$
408.0
《
人间游戏:人际关系心理学(500万册畅销书《蛤蟆先生》理论原典,帮你读懂人际关系中那些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
售價:NT$
203.0
《
伟大的遗址(亲历100座人类文明考古奇迹)
》
售價:NT$
959.0
《
秦汉国家的思想、信仰与皇权政治
》
售價:NT$
1000.0
《
反卷社会:打破优绩主义神话(一本直面焦虑与困境的生活哲学书!)
》
售價:NT$
388.0
《
偶然事件(命运总是欺软怕硬,你不认命就会赢!)
》
售價:NT$
255.0
《
余下只有噪音:聆听20世纪(2025)
》
售價:NT$
959.0
編輯推薦:
叶嘉莹打通古典诗歌赏析和写作任督二脉的经典之作
整本书,作者通过一个个伟大诗人、一篇篇经典诗作的赏析和创作过程解读,把诗歌的“抒情本质”上升到了“可以使人心不死的”生存哲学层面,引领支持我们走过忧患、走向温暖贴心的诗歌世界。
內容簡介:
《叶嘉莹说诗讲稿》是中华书局“迦陵说诗”系列丛书中很独特的一册,收录了叶嘉莹先生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在各地所作有关诗歌讲座讲稿。讲稿分为九个章节,中心线索突出,每个章节都紧紧围绕文学表现手法、形象与情意、兴发与感动等理论的高度,引领读者去理解诗歌的创作和如何进行赏析。全书不仅涉及具体诗歌的创作、赏析,吟诵的传统等,更有对诗歌是如何表达,是如何唤起人的兴发感动的深入探究。通过这一本,你会了解诗歌是如何发生的、如何振动人心的,怎样的才是好诗……关于诗词的一切,你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關於作者:
叶嘉莹,号迦陵,女,1924年出生于北平。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曾执教于中国台湾及北美的多所高校。1990年被加拿大政府授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称号。2012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在南开大学创建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并担任所长至今。曾获香港岭南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荣誉博士,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2019年中国政府友谊奖、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等。
中英文著作有:Studies in Chinese Poetry,《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杜甫秋兴八首集说》、《叶嘉莹作品集》等数十种。
目錄 :
1 /一
从“赋、比、兴”谈诗歌中兴发感动之作用
35 /二
结合中西诗论看几首中国旧诗中形象与情意之关系
93 /三
从形象与情意之关系看三首小诗
119 /四
《古诗十九首》的多义性
163 /五
诗歌吟诵的古老传统
193 /六
杜甫诗在写实中的象喻性
233 /七
从西方文论看李商隐的几首诗
279 /八
一位晚清诗人的几首落花诗
307 /九
阅读视野与诗词评赏
內容試閱 :
原“迦陵说诗”系列序言
中华书局最近将出版我的六册讲演集,编为“迦陵说诗”系列,要我写一篇总序。这六册书如果按所讲授的诗歌之时代为顺序,则其先后次第应排列如下:
一、《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
二、《叶嘉莹说阮籍咏怀诗》
三、《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及拟古诗》
四、《叶嘉莹说唐诗》
五、《好诗共欣赏》
六、《叶嘉莹说诗讲稿》
这六册书中的第二种及第五种,在1997及1998年先后出版时,我都曾为之写过《前言》,对于讲演之时间、地点与整理讲稿之人的姓名都已做过简单的说明,自然不需在此更为辞费。至于第一种《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与第四种《叶嘉莹说唐诗》,现在虽然分别被编为两本书,但其讲演之时地则同出于一源。二者都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我在加拿大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讲授古典诗歌时的录音记录,只不过整理成书的年代不同,整理讲稿的人也不同。前者是九十年代中期由天津的三位友人安易、徐晓莉和杨爱娣所整理写定的,后者则是近年始由南开大学硕士班的曾庆雨同学写定的。后者还未曾出版过,而前者则在2000年初已曾由台湾之桂冠图书公司出版,收入在《叶嘉莹作品集》的第二辑《诗词讲录》中,而且是该专辑中的第一册,所以在书前曾写有一篇长序,不仅提及这一册书的成书经过,而且对这一辑内所收录的其他五册讲录也都做了简单的介绍。其中也包括了现在中华书局即将出版的《叶嘉莹说阮籍咏怀诗》和《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诗》,但却未包括现在所收录的陶渊明的《拟古》诗,那是因为“饮酒”与“拟古”两组诗讲授的时地并不相同,因而整理人及成书的时代也不相同。前
者是于1984年及1993年先后在加拿大温哥华的金佛寺与美国加州的万佛城陆续所做的两次讲演,整理录音人则仍是为我整理《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的三位友人。因此也曾被桂冠图书公司收入在他们2000年所出版的《叶嘉莹作品集》的《诗词讲录》一辑之中。至于后一种《拟古》诗,则是晚至2003年我在温哥华为岭南长者学院所做的一次系列讲演,而整理讲稿的人则是南开大学博士班的汪梦川同学,所以此一部分陶诗的讲录也未曾出版过。
回顾以上所述及的五种讲录,其时代最早的应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我在台湾为教育电台播讲大学国文时所讲的一组阮籍的“咏怀”诗,这册讲录也是我最早出版的一册《讲录》。至于时代最晚的则应是前所提及的2003年在温哥华所讲的陶渊明的《拟古》诗。综观这五册书所收录的讲演录音,其时间跨度盖已有四十年以上之久,而空间跨度则包括了中国台湾、美国、加拿大及中国大陆,四个不同的地区和国家。不过这五册书所收录的讲演却仍都不失为一时、一地的系列讲演,凌乱中仍有一定的系统。至于第六册《叶嘉莹说诗讲稿》则是此一系列讲录中内容最为驳杂的一册书。因为这一册书所收的都是不成系列的分别在不同的时地为不同的学校所做的一次性的个别讲演,当时我大多是奔波于旅途之中,随身既未携带任何参考书籍,而且我又一向不准备讲稿,都是临时拟定一个题目,临时就上台去讲。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免会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一是所讲的内容往往不免有重复之处,其二是我讲演时所引用的一些资料,既完全未经查检,但凭自己之记忆,自不免有许多失误。何况讲演之时地不定,整理讲稿之人的程度不定,而且各地听讲之人的水平也不整齐,所以其内容之驳杂凌乱,自是必然之结果。此次中华书局所拟收录的《叶嘉莹说诗讲稿》原有十三篇之多,计为:
1.《从中西诗论的结合谈中国古典诗歌的评赏》(这是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四川成都所做的一次讲演,由缪元朗整理,讲稿曾被收入在河北教育出版社所出版的《古典诗词讲演集》。)
2.《从几首诗例谈中国古典诗歌中形象与情意之关系》(这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天津师范大学所做的一次讲演,由徐晓莉整理,讲稿亦曾收入在《古典诗词讲演集》。)
3.《从形象与情意之关系看三首小诗》(这是1984年在北京经济学院所做的一次讲演,由杨彬整理,讲稿亦曾被收入《古典诗词讲演集》。)
4.《旧诗的批评与欣赏》(这是我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在南开大学所做的一次讲演,此稿未曾被收入我的任何文集。)
5.《从比较现代的观点看几首旧诗》(这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我在台湾大学为“海洋诗社”的同学们所做的一次讲演,讲稿曾被收入台湾桂冠图书公司所出版的《迦陵说诗讲稿》。)
6.《漫谈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感发作用》(这应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或九十年代初的一次讲演,时地已不能确记,此稿以前未曾出版。)
7.《从中西文论谈赋比兴》(这是2004年在香港城市大学的一次讲演,曾被收入香港城市大学出版之《叶嘉莹说诗谈词》。)
8.《古诗十九首的多义性》(这是2003年在香港城市大学的一次讲演,曾被收入《叶嘉莹说诗谈词》。)
9.《诗歌吟诵的古老传统》(同上。)
10.《杜甫诗在写实中的象喻性》(同上。)
11.《从西方文论看李商隐的几首诗》(这是2001年我在南开大学所做的一次讲演,未曾收入我的任何文集。)
12.《一位晚清诗人的几首落花诗》(这也是2003年在香港城市大学所做的一次讲演,曾被收入《叶嘉莹说诗谈词》。)
13.《阅读视野与诗词评赏》(这是2004年我在一次会议中的发言稿,未曾收入我的任何文集。)
以上十三篇,只从讲演之时地来看,其杂乱之情形已可概见,故其内容自不免有许多重复之处。此次重新编印,曾经做了相当的删节。即如前所列举的第一、第二、第四与第五诸篇,就已经被删定为一篇,题目也改了一个新题,题为“结合中西诗论看几首中国旧诗中的形象与情意之关系”;另外第六与第七两篇,也被删节成了一篇,题目也改成了一个新题,题为“从‘赋、比、兴’谈诗歌中兴发感动之作用”。我之所以把原来十三篇的内容及出版情况详细列出,又把删节改编之情况与新定的篇题也详细列出,主要是为了向读者做个交代,以便与旧日所出版的篇目做个比对。而这些篇目之所以易于重复,主要盖由于这些讲稿都是在各地所做的一次性的讲演,每次讲演我都首先想把中国诗歌源头的“赋、比、兴”之说介绍给听众,举例时自然也不免谈到形象与情意之关系。而谈到形象与情意之关系时,又不免经常举引大家所熟悉的一些诗例,因此自然难以避免地有了许多重复之处。然而一般而言,我每次讲演都从来没有写过讲稿,所以严格说起来,我每次讲演的内容即使有相近之处,但也从来没有过两篇完全一样的内容。只是举例既有重复,自然应该删节才是。至于其他各篇,如《叶嘉莹说汉魏六朝
诗》、《叶嘉莹说唐诗》、《叶嘉莹说阮籍咏怀诗》、《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及拟古诗》等,则都是自成系列的讲稿,如此当然就不会有重复之处了。
除去重复之缺点外,我在校读中还发现了其中引文往往有失误之处。这一则是因为我的讲演一向不准备讲稿,所有引文都但凭一己的背诵,而背诵有时自不免有失误,此其致误的原因之一。再则这些讲稿都是经由友人根据录音整理出来的,一切记录都依声音写成,而声音往往有时又不够清晰,此其致误的原因之二。三则一般说来,古诗之语言自然与口语有所不同,所以出版时之排印也往往有许多错字,此其致误的原因之三。此次校读中,虽然对以前的诸多错误都曾尽力做了校正,但失误也仍然不免,这是我极感愧疚的。
回首数十年来我一直站立在讲堂上讲授古典诗词,盖皆由于我自幼养成的对于诗词中之感发生命的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的共鸣。早在1996年,当河北教育出版社为我出版《迦陵文集》时,在其所收录的《我的诗词道路》一书的《前言》中,我就曾经写有一段话说:“在创作的道路上,我未能成为一个很好的诗人,在研究的道路上,我也未能成为一个很好的学者,那是因为我在这两条道路上,都并未能做出全心的投入。至于在教学的道路上,则我纵然也未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教师,但我却确实为教学的工作投注了我大部分的生命。”关于我一生教学的历程,以及我何以在讲课时开始了录音的记录,则我在1997年天津教育出版社为我出版《阮籍咏怀诗讲录》一书及2000年台湾桂冠图书公司为我出版《诗词讲录》一辑的首册《汉魏六朝诗讲录》一书时都曾先后写过序言,而此两册书现在也都被北京中华书局编入了我的“迦陵说诗”系列之中。序言具在,读者自可参看。回顾我自1945年开始了教书的生涯,至于今日盖已有六十一年之久。如今我已是八十三岁的老人,仍然坚持站在讲台上讲课,未曾停止下来。记得我在1979年第一次回国教书时,曾经写有“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两句诗。我现仍愿以这两句诗作为我的“迦陵说诗”六种之序言的结尾,是诗歌中生生不已的生命使我对诗歌的讲授乐此不疲的。
是为序。
叶嘉莹
200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