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信风万里:17世纪耶稣会中国年信研究(全二册)
》
售價:NT$
811.0
《
青铜之美 国宝里的中式美学
》
售價:NT$
806.0
《
海外中国研究·朱熹的思维世界(增订版)
》
售價:NT$
653.0
《
甲骨文丛书·沙漠之王:英美在中东的霸权之争
》
售價:NT$
505.0
《
汗青堂丛书147·光明时代:中世纪新史
》
售價:NT$
388.0
《
能成事的团队
》
售價:NT$
510.0
《
现代无人机鉴赏(珍藏版)
》
售價:NT$
356.0
《
汗青堂丛书·晚清风云(4册套装):帝国的切口 清朝与中华传统文化 太平天国运动史 冲击与回应
》
售價:NT$
1948.0
|
內容簡介: |
本书在梳理中国近代民营企业的源起、演变,以及融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企业体系历史脉络,把握近代民营企业各阶段历史特点及长期演化趋势的基础上,从产权、治理、分配三个维度剖析中国近代民营企业制度的生成、演变与终结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以期挖掘近代民营企业制度长期演化的基本规律,为新时期市场机制发挥决定作用的民营企业制度建设提供历史镜鉴。
|
關於作者: |
张忠民,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首批领军人才,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生成与演变研究”首席专家。 杨在军,河北经贸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一层次人才,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三次,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出版专著三部。主要研究民营企业、企业制度史。
吴静,上海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哲社项目多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省部级重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十多篇,出版《近代上海民营企业的技术引进(1895-1937)》《上海城市建设与工业布局研究(1949-2019)》等著作。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和社会生活史。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选题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中国近代民营企业内涵
第三节?研究思路与内容
第二章 中国近代民营企业的生成、演变与终结
第一节?近代以前的民营企业
一、不见组织化市场主体的商人时代
二、逐步组织化的传统工商业
三、商帮、会馆兴盛的明清工商业
第二节?甲午战争前的民营企业概况(1840—1895年)
一、沿袭传统的内源性
二、外源性:近代民营企业的起步
三、民营企业的发展及空间特征
第三节?近代民营企业的演化与发展(1895—1937年)
一、历届政府的民营企业经济政策及制度安排
二、“黄金时期”民营企业的初步发展(1895—1922年)
三、民营企业的曲折发展(1923—1937年)
第四节?动荡时代的民营企业(1937—1956年)
一、沦陷区民营企业的艰难困顿
二、抗日战争后方民营企业的踯躅前行
三、民营企业的紧缩与停顿(1945—1949年)
四、民营企业在新中国的激情与终结(1949—1956年)
第三章 中国近代民营企业产权生成与演变
第一节?产权、传统市场主体产权概述
一、企业产权的内涵
二、中国传统社会“市场主体”的财产所有权特征
第二节?近代民营企业产权的生成
一、近代企业产权社会化的滥觞:买办及其附股洋商
二、中国近代化企业产权制度的生成——从股份制准则到以特许为中心
第三节?中国近代民营企业产权制度的演变
一、无法可依的社会化到以“商”为主的家族化
二、民营企业天性的释放与湮灭:中国近代家族企业产权的演化
第四章 中国近代民营企业治理研究
第一节?中国近代民营企业治理概述
一、近代民营企业治理内涵
二、中国近代民营企业治理演化内涵
第二节?前近代中国民营企业治理概述
一、宋元时期民营主体治理
二、传统与近代之间的民营企业治理典型:徽商与晋商内部治理
第三节?传统与近代之间的典型:自贡井盐业
一、自贡井盐业单井治理特色
二、外部不确定性下的治理应变:集体与外界的博弈
第四节?近代民营企业治理的典型形态:家族治理
一、近代民营企业家族治理的普遍化
二、中国近代家族企业治理基本结构
三、近代民营家族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演变
四、动荡期的民营家族企业治理
第五节?中国近代企业治理规范典型——民营银行治理
一、民营银行治理的规范性所在
二、近代民营银行治理的起步
三、民国时期民营银行治理的规范化
第六节?近代中国民营企业集团治理研究
一、近代民营企业集团形态与企业治理的地位
二、民营企业集团治理演变:从人治到以资本为核心的逻辑
第五章 中国近代民营企业分配制度的生成与演变
第一节?中国近代民营企业分配内涵
一、近代民营企业分配的理论逻辑
二、近代民营企业分配法律规定
三、近代民营企业分配方式
第二节?近代传统企业的剩余分配:以商号、店铺为典型
一、跨越时代的晋商剩余分配
二、近代其他传统商业的分配
第三节?近代化民营工商企业剩余分配典型
一、最具近代中国特色的分配:大生系统企业分配
二、企业家型企业分配典型:荣家企业
三、商业及侨资企业分配:以上海永安为中心
四、高科技企业分配案例:化工北范南吴
五、时代镜像典型: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基本结论
二、启示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