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强绩效模式:从0到1的绩效架构设计
》
售價:NT$
403.0
《
引爆流量:轻松打造爆款短视频
》
售價:NT$
352.0
《
数学史概论
》
售價:NT$
500.0
《
中国民用飞机图志1912—1949
》
售價:NT$
449.0
《
独学术:如何独立学习并拥有自己的创见
》
售價:NT$
254.0
《
变频正弦混沌神经网络分析与设计
》
售價:NT$
296.0
《
人性、股市与兴衰周期
》
售價:NT$
337.0
《
来自苏格兰的帝师:庄士敦爵士的生平与时代(1874—1938)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 教练大师张中锋20余年教练心法倾囊相授!★ 100条黄金问答词解,教你如何管理人心!★ 学会向上社交,快速得到老板和客户信任的秘诀!★ 掌握建构关系、维系关系、化解冲突的密码!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作者基于十多年企业家教练经验,对教练理念、方法和技巧的深入思考和总结。本书由100个词解及对应的问答组成,涵盖了教练关系的各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企业家教练应该具备的多方面的职业素养,诠释了由作者提出的“诚意与共生”的教练哲学。问答部分是作者对一位企业家教练和一位投资人真实问题的详细回应,是对词解部分的进一步阐释。本书涉及大量来自教练实践的真实案例,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
關於作者: |
张中锋,坐在企业家对面的思考伙伴。从2005年开始专门从事企业家教练工作,是中国企业家教练早期探索者之一,以“诚意与共生”的教练哲学闻名业界。尤其擅长处于企业交接班、并购后高管团队融合、企业转型、危机管理太重大突破性项目等议题中的企业家教练工作。
2016年创办观诘咨询公司,致力于以教练为核心手段为中国家族企业传承提供关系动力。
|
目錄:
|
目 录
前言
001 教 练 / 2
002 诚 意 / 5
003 相 信 / 7
004 隐 私 / 13
005 防 御 / 17
006 恐 惧 / 22
007 超 越 / 28
008 开 放 / 31
009 欺 骗 / 34
010 障 碍 / 40
011 谦 卑 / 43
012 本 分 / 47
013 伙 伴 / 49
014 惭 愧 / 52
015 特 权 / 55
016 荣 誉 / 58
017 余 地 / 60
018 退 尺 / 63
019 节 制 / 69
020 服 务 / 72
021 交 付 / 75
022 愿 力 / 77
023 接 纳 / 82
024 无 我 / 85
025 安 忍 / 93
026 尊 重 / 97
027 随 顺 / 100
028 赞 叹 / 104
029 讨 好 / 107
030 直 心 / 110
031 如 实 / 115
032 平 等 / 121
033 专 注 / 126
034 平 静 / 129
035 空空如也 / 132
036 当 下 / 135
037 止 / 137
038 觉 察 / 142
039 联 结 / 145
040 现 场 / 148
041 倾 听 / 154
042 能 量 / 157
043 意 义 / 162
044 感 知 / 166
045 关 系 / 168
046 共 生 / 171
047 人 格 / 176
048 信 仰 / 184
049 中 和 / 188
050 权 威 / 191
051 顾 问 / 195
052 导 师 / 199
053 初 见 / 202
054 辨 析 / 205
055 需 求 / 208
056 一对一 / 212
057 付 费 / 216
058 边 界 / 220
059 约 定 / 224
060 周 期 / 231
061 节 奏 / 235
062 选 择 / 238
063 放 下 / 241
064 方 便 / 244
065 变 奏 / 247
066 控 制 / 250
067 截 断 / 254
068 空 白 / 258
069 场 景 / 263
070 活 泼 / 267
071 误 会 / 270
072 示 范 / 274
073 温 习 / 276
074 评 估 / 280
075 教练笔记 / 283
076 教练的教练 / 287
077 庆 祝 / 290
078 体 验 / 294
079 语 言 / 296
080 立 场 / 300
081 动 力 / 304
082 系 统 / 308
083 协 同 / 310
084 日 常 / 314
085 行 动 / 317
086 陪 伴 / 321
087 保 密 / 324
088 回 访 / 327
089 议 题 / 330
090 提 问 / 334
091 时 机 / 340
092 适 合 / 345
093 挑 战 / 347
094 答 案 / 352
095 教练时刻 / 355
096 准 备 / 357
097 存 养 / 361
098 和 解 / 364
099 习 惯 / 367
100 谢谢你 / 370
后 记 / 373
|
內容試閱:
|
前 言
诚意与共生
一、缘起
2005年7月的一天,上海波特曼酒店大堂,从晚上8点到凌晨1点5个小时的时间,时任光明乳业董事长、总裁王佳芬给了我一个重大的机会。我坐在她的对面,专注地感受着这位身陷危机事件中的企业家。终于,那个躺在她心中的英雄慢慢醒来,那个被极度委屈情绪障蔽的真实的王佳芬回来了,就坐在我的面前。后来我才知道,那一刻,是我企业家教练生涯的起点。
在之后的合作过程中,王佳芬跟我说了一段极其重要的话。她说:“中锋,我发现你不仅可以和我谈品牌、公关,还可以谈企业战略、组织发展甚至产业趋势,感觉你比我还懂我们这个行业,我每次和你交谈都会获得新知。”我说:“这是个假象。事实上,我极力避免成为你们这个行业的专家,因为,那样我就很容易站在你身后,成为你的幕僚。而我坐在你对面,则是思考伙伴。我阅读你,读懂积聚在你身上数十年的行业信息,还有你光明的内心。你杰出的领导力能够得以持续绽放,我勉强是个启发者,更多的时候,我是个倾听者、提问者和陪伴者。”
就是这次记不清具体发生在哪一天的谈话,在我心中种下了种子,生根发芽。在此后十多年的岁月里,我得到了王佳芬持续的呵护、鼓励和支持。多年后我了解到,这种性质的工作在美国被称作“教练”,以别于顾问和导师。
2008~2012年,诸多机缘之下,我开始极其严肃地思考我的使命,不断倾听内心的声音。我发现自己能做的事极其有限,所以我必须集中精力做我最擅长的事。这件事须让我尽可能自在,常有高峰体验。在这个时代的中国,有一个被命名为企业家的群体,他们是生产力的解放者,是可爱的人,也是承受压力极大、伤病很多的人。我希望做这个群体的陪伴者,全程参与他们杰出生命的建设。我相信,他们对了,中国的商业秩序才可能有质的飞跃,从而正向推动社会生态的发展。如果我能深度影响20个行业的领袖,就可以间接影响更多的上下游及细分行业。我决定加入这个推动者的行列。
2012年,我结束原公司的所有项目,开始全力聚焦于企业家教练这个身份和工作。
二、教练时刻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发现中国企业家对所谓“教练”的需求,客观上涵盖了顾问和导师的工作职责。这三者的定义可以勉强进行如下区分:教练是启发者,是那个帮你找到内在自我、挖掘潜能的人,他坐在你对面,陪伴着你;顾问是要以某领域专家的身份帮你寻找相应解决方案的人;导师要引领你,指方向给你,在你前面看护你。不同的企业家在不同阶段往往同时需要这三者,但需要的程度各有不同。这是要面对的现实,也是困难和挑战。我非常幸运,在过往十多年的实践中,我在这三个身份之间可以自由切换,较好地满足了企业家客户的需求。
作为教练,我总是带着空空如也的状态坐在企业家的面前。空空如也就是回到原点,是真实的就在这里的状态,是当下。此时,教练双方处于共生状态,现场能量充沛(这需要足够的诚意才能做到)。我相信,每一位坐在我面前的企业家都是一座高山,有各自的无限风光。我能做的就是让这座高山更真实、更完整地呈现出来。我会怀着“见来求者,为善师想”的深度谦卑,无限专注于正在发生的一切,全然交付于现场。也唯有此时,我才能致中,如静静的天池水,一片坦然,获得信步而行的自由感,与山川一会,气象万千。这些中节的声音,是联结,是和,于是“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坐在我面前的企业家只是找回了自己,照亮了自己心中极小的暗淡角落,而我只是触摸开关的那个人。我相信他们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即使我貌似扮演着顾问的角色,也会高度自觉,我只是带领他们看见不同的高山,和他们一起探寻,共同遇见那个等着我们的答案;又或者我貌似扮演着导师的角色,但也只是谨慎地领着他们回到出发的地点,用手指着他们的前方,他们会听到心里有个声音说:“呵,原来是这样。”
这就是我说的“教练时刻”。这才是所谓的“秘密”。
教练对象对此刻的描述各种各样:譬如豁然开朗,醍醐灌顶;譬如用手指着自己心脏的位置说,“你可以去到我这里,你可以让我找到真正的自己”譬如双手抖得端不起眼前的一个小茶杯,或者双腿酸软,又或者舒展双眉说,“呵,今晚我可以睡着了”又譬如轻松平淡地告诉我一个刚刚做出的重大决策。我知道,此刻,我只是帮他们找回了那个本来完整强大的自己,如此而已。
三、张中锋三原则
我对坐在我面前的每一个企业家都充满感激,他们敞开内心任我驰骋,带我进入更广阔的商业世界,成全了我作为一个所谓教练的本分。这是我的荣幸。近20年来,也是他们和我共生、确认和丰富了由我命名的张中锋三原则:回到原点、跨界、聚焦。这几乎就是我的信仰,是我确定自己思维和行为的指针,是我作为企业家教练的法宝,让我具备了更多的信心和能力去服务本就杰出的企业家。
回到原点,事物的本质就会呈现,这可以保证我们做一件正确的事,我们就有了方向和前行的基本动力;跨界,是那一“会”,是正确的事变得精彩的可能,如跨越两岸的美丽桥梁,如天地交接之处太阳的光辉,如水遇到悬崖生成的瀑布;聚焦,是集中精力和资源持续做一件事,这就像钻井出水,让正确而精彩的事兑现价值,获得我们想要的成果。
四、教练修养
教练需要持续地存养,这是个慢慢习得的过程,我还在探索的路上。我能分享的仅有如下经验:以坐在对面的企业家为善师,自觉地向他们学习,借取光芒;要时时向公认的伟大的圣贤靠近,阅读并体会他们的教言,用心感知,如在身边,而不只是背诵“子曰”还有,就是保持自我觉察,自己是不是走在趋向使命的路上,有没有分心,是否偏离了方向。
企业家教练身份独特,身受重托,必须时刻保持那份受委托的诚意。要时时检点,以防迷失在教练对象的赞美里。而更危险的是动了私心,如果成全对方的心稍打折扣,你整个人立即就会暗淡下来,不但无智慧可谈,更可能给自己带来巨大风险;动了私心,你就缺乏了勇气,丧失了与企业家真诚对话的能力,甚至成为可能涉及的尖锐关系的牺牲品。
唯有成全对面坐着的人,才能成就自己的使命。这是教练应有的信念,也堪称戒律。
持续地存养需要大量的时间。这些年我自觉地将存养时间和教练时间的分配保持在7∶3的比例。我不断确认自己能否回到原点的状态。即使这样,我还是满心忐忑、如履薄冰,越探索越觉得不够。事实上,也确实没能看顾好一些曾经坐在我对面的贡献于我的企业家,没能为他们持续创造更大的价值。
习得的功夫比技术重要,这是我强调企业家教练修养的原因。这一代中国企业家大多数是创业者,有极强的独立人格,内心强大,英雄型人格居多。他们满身是伤、勇敢坚毅,也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他们与普通的企业高管大不相同。对一个要离他们这么近的教练来说,被细细打量甚至挑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除了笃定相信和保持教练时刻的无限专注之外,深度谦卑和全然交付尤为必要,也更为艰难。而这四点正是我所谓诚意的四个内涵。
教练在被打量和挑战时,要立于我常说的“退尺之地”,留出空间给对方舞蹈。要营造一切可能的场域,让企业家处于自然而然的舒适状态。唯有如此,他才可能呈现更多的真实。所谓的棒喝,绝不是让教练扮演成一个老师的样子,而恰恰是因为教练对象自己的“止”,如实地看见那些真实,这才有自然的截断或刀至肯綮的入理拆解。这与傲慢的对打和撕扯风马牛不相及。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深度谦卑绝不是讨好。谦卑是指你用包容、接纳、开放、平静的心态去等待。讨好会让真相迷失,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不利于他发现真实的自己。这与教练价值背道而驰。全然交付中的“全然”是说不设防,是无边界状态。教练要先于教练对象交付,教练是那个引发者,要让教练对象尽可能处于自由状态。掩饰、设防都只能表现教练的虚弱,让教练自己满是无力感。
说来说去,还是要回到我强调的日常修养上。修养到了,就会有“就是这样”的感觉,不会想到技巧之类的词。你得真实地“是”,婴儿的状态怎么可能靠技巧回去呢?你“是”,他们才会有“我是”的感觉。你不能按你的想象,让他们成为你要的“他们是”。
有诚意,才会有共生,才会有这个“我是”的“教练时刻”。
五、践行与时机
如何让这种“教练时刻”成为一种持续的关系?除了上面讲的持续修养之外,我在实践中会保持一种高度自觉。我会让企业家作为自然人的自然人格和作为企业家的职业人格高度联结,和他一起发现并经常检讨和维护。通过联结,把自然人格里的基本信念作为职业人格的底层能量供应,并转换为他们现实中的领导力,向所领导的组织传递,把内在的声音转换成外在的号角,让团队听到,响应并生成协同的力量,而此刻的领导者觉得只是在做自己。人在做自己的时候有强烈的自我实现感,不扭曲、不迟疑、不左顾右盼,纯粹而饱满。他是自在的,是能量最为充沛的,也是最可持续的。这个联结的通道需要长时间看护和保养。
企业如风中远航的船。作为舵手的企业家总是要面临风浪带来的大小颠簸。作为企业家教练,你需要听到企业家内心的声音,足堪信赖;还需要有陪他洞悉商业本质的能力,即所谓虚实相继。事实上,你陪他走深、走远了就会知道,无论多么波澜壮阔的商业现象,背后都只是人性的细节。这也是企业家教练另一个存养的功夫吧。只要被教练的企业家初心不忘、使命尚在,就没有不需要教练陪伴的理由,除非你跟不上他们的成长。
仅就经验来说,以下几种情况中教练价值比较容易显现:第一,企业领导交接班;第二,企业遇到危机;第三,重大突破性项目实施;第四,企业并购后的协同;第五,企业转型升级。以上五种时刻都会对企业家的心性带来较大考验,需要企业家对关键关系的骤然变化有深刻洞察,需要他们回到原点,审视自身与企业的使命,找到最佳的平衡点。这时企业家会明显感觉到需要一个听得懂自己、可信赖的思考伙伴,减少决策的孤独感,找到“我是”的状态。
这些年我做过的几个典型案例也说明了这一点。做女裤的张军先生是在企业转型升级遇到障碍时找到我的;王佳芬女士是在2005年遭遇企业重大危机时与我相见的;魏华钧先生和白照昊先生的案例最为丰富,当时既是两位领导人交接班时期,又逢企业股权并购期,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危机。正如在案例中呈现的,我的出现都是在他们遭遇艰难的时候,响应了他们的需求,开启了信任之旅。
一方面,人在一切妥当、自觉绰绰有余的时候,主动寻求支持的想法会比较弱。这符合人性。另一方面,企业家教练这种服务模式在中国企业家群体中还没有做到广为人知,很多企业家还不知道有这项服务。当然,我的探索还非常有限,我需要做得更好。这也是我愿意把近20年的探索心得拿出来分享的主要原因。我非常感谢这几位企业家愿意把我们一起工作的部分场景分享出来,对他们的慷慨支持,我会视为鼓励和鞭策。当然,涉及企业不便公开的内容,我们只能略去,让读者看到企业家教练贡献价值的逻辑和路径是我们的期望。
六、展望
时间过得很快,在我服务的案例中,改革开放后第一代企业家面临交接班的重大时刻,更重要的是,他们马上会面临离开战场后如何面对自己、如何与自己更好地相处这样的生命课题。这些“英雄”非同常人,曾经在战场上战胜过无数对手,现在只剩下自己供他们去超越了。这是更为艰难的命题。我想尝试继续陪伴他们,参与他们与自己深度和解的生命旅程。
与此同时,新一代企业家也正在成长,特别是众多家族企业的第二代企业家在面临接班或正在接班的过程中,存在大量与父辈认知的差异,有诸多焦虑和困惑。近五年我已对这一课题做了些研究和实践。我想在这批企业家准备启程或刚刚启程时,就在他们身边,深切地了解他们。我认为,传承的本质是一种关系。传承双方关系认知的误差是问题产生的根源。我想从这里介入,提供家族企业传承的关系动力。
总之,我会把做企业家的全程陪伴者作为我教练生涯的核心内涵,以回到原点、跨界、聚焦三原则为指导思想,以诚意与共生作为我的教练信念,充盈我的教练时刻。我会继续存养并践行我的教练思想,也邀请所有致力于以此路径贡献于企业家的同道与我一起探索,丰富和提升企业家教练的内涵与质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