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完全契约
》
售價:NT$
454.0
《
精魂从脚底升起:洛尔迦演讲录
》
售價:NT$
301.0
《
知脊:脊柱使用说明书
》
售價:NT$
500.0
《
中国早期民法新论:案例、法规、概念与法律之外
》
售價:NT$
245.0
《
六星纪元:盟战时代
》
售價:NT$
398.0
《
明代女真史
》
售價:NT$
485.0
《
富足人生指南:用十年时间实现富而喜悦
》
售價:NT$
398.0
《
少女杂货铺 Procreate可爱质感插画教程
》
售價:NT$
356.0
|
內容簡介: |
本书全面深入地分析了中国人口负增长的发展趋势、负增长下的适度人口规模与应对策略。用灰色预测模型结合队列要素人口预测方法建立了中国人口预测系统,预测出2025—2050年中国人口发展呈负增长趋势;分析预测期间31个省(市、区)人口发展趋势;从人口总量负增长、老龄化加剧、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下降、育龄妇女人口规模下降、家庭户平均规模缩减等方面探讨了中国人口负增长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综合考虑民生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口发展多维因素,运用多目标决策的“可能—满意度”方法,测算2050年中国适度人口规模目标;探究在中国适度人口规模控制目标下的生育率警戒水平;综合上述研究结论并参考国际上的有益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
關於作者: |
叶宁,浙江大学人口学博士,现任职于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分析方法与应用、人口社会学、人口变迁、人口老龄化;已在《人口研究》《浙江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刊物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出版专著两部,参编著作多部。
|
目錄:
|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意义与理论基础
第二节主要概念、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
第二章人口负增长概述
第一节人口转变规律与人口负增长
第二节国内外人口负增长的现状
第三节人口负增长的国际比较
第三章中国人口发展趋势预测
第一节中国人口发展趋势构成要素
第二节中国人口总量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节中国人口结构变动趋势预测
第四章中国省际人口发展趋势预测
第一节中国东部地区各省(市)的人口发展趋势
第二节中国中部地区各省的人口发展趋势
第三节中国中西部地区各省(区、市)的人口发展趋势
第四节中国东北地区各省的人口发展趋势
第五节省际人口发展趋势预测的比较
第五章中国人口发展趋势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人口负增长趋势的主要影响
第二节老龄化加剧趋势的主要影响
第三节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下降趋势的主要影响
第四节育龄妇女人口规模、妇幼比、家庭规模缩减趋势的
主要影响
第六章中国适度人口规模目标
第一节中国适度人口规模目标的研究思路
第二节中国适度人口规模目标的测度
第三节基本结论
第七章中国适度人口规模目标下的生育率警戒水平分析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方法
第二节适度人口规模目标与生育水平分析
第三节生育警戒水平分析与应对策略
第八章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人口是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关键因素。2022年已成为我国人口发展方向转变的分水岭——人口发展首次出现由持续低迷的生育水平和逐渐提高的平均预期寿命驱动的内生性人口负增长。人口增长方向的转变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2022年,中国完成人口转变后进入人口负增长,是人口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稳定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为此,前瞻预判中国人口负增长的趋势和程度,探究此趋势下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最匹配的适度人口规模,针对性地调整总和生育率,使未来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实现“民族复兴”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书根据人口学、灰色理论、多目标决策论、控制论等基本理论与方法,以2025—2050年全国和31个省(市、区)本书所提“全国31个省(市、区)”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的人口总量与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2050年中国适度人口规模、中国适度人口规模目标下的生育水平作为分析对象,采用定性研究与量化分析相结合、规范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数学模型模拟与多目标决策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中国人口负增长发展趋势下的适度人口规模及其相应生育水平、生育调控对策的研究。
本书由八章构成。第一章,概述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概念、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第二章,阐释人口转变与人口负增长的规律、现状,回顾人口转变历程,进行人口负增长的国际比较;第三章,构建人口预测模型,探究2025—2050年中国人口负增长将达到的程度以及人口结构变动的趋势;第四章,进行2025—2050年全国31个省(市、区)的人口规模及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预测与分析;第五章,据上述预测结果,从人口总量负增长、老龄化加剧、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下降、育龄妇女人口规模下降、平均家庭户规模缩减等方面探讨了中国人口负增长对经济社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第六章,根据预测结果,探究有利于促进中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适度人口规模目标;第七章,研究在中国适度人口规模控制目标下的2050年人口总量及相应的总和生育率优选方案,探求生育率警戒水平;第八章,综合上述各章研究结论,提出合理调整总和生育率,使未来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相关对策。其主要观点和结论如下:
——人口负增长趋势的概念界定。本书中人口负增长趋势是指由出生、死亡和迁移导致的人口数量减少。人口负增长趋势主要包括人口规模减少、老龄化加剧、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下降、育龄妇女人口规模下降、妇幼比下降、平均家庭户规模缩减等。
——2025—2050年中国人口负增长发展趋势:第一,在人口规模方面,将可能从2025年的约13.97亿人减少到2050年的约12.56亿人,人口负增长速度将逐渐加快;第二,在人口结构方面,中国人口属缩减型人口且程度不断加重,少儿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将双双下降,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大量增加,老龄化程度将不断加深,15~49岁育龄妇女人口规模将大幅缩减;妇女生育水平将持续低迷,15~24岁低龄劳动年龄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将震荡降低,总人口性别比将维持偏高。
——2025—2050年全国省(市、区)的人口负增长趋势:2050年将有21个省(市、区)与2025年相比呈现人口负增长趋势,呈现负增长的省(市、区)的人口总量占全国人口规模的74.36%;其中,13个省(市、区)的人口降幅预测值均将高于全国的人口降幅预测值,负增长最严重省份的人口降幅将高达约23.03%。
——人口负增长趋势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一是人口规模下降,近期可能有利于缓解人口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增强人力资本、促进人口流动;但人口负增长必将加剧人口年龄结构矛盾,导致社会发展活力下降,影响科技创新;二是老龄化加剧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会降低劳动力资源质量,加大社保养老基金缺口,扩大收入分配的代际不平等,抑制社会的投资和消费,制约经济发展;三是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下降,将导致我国从人口红利期向人口负债期转变,降低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四是育龄妇女人口规模下降,低生育率风险将增大;五是妇幼比下降,新成长劳动力将趋短缺;六是平均家庭户规模缩减,将弱化家庭功能。
——2050年中国适度人口规模目标。综合考虑民生福祉、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可持续、人口发展的相关因素,预测2050年中国人口将落在10.19亿~12.68亿人的规模区间内,考虑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中国人口适度规模应为11.70亿~12.56亿人,此时,人口与资源环境等的匹配程度属于优良适度。
——为达到2050年中国适度人口规模,在人口负增长的趋势下,应明确总和生育率0.9为我国生育率的“警戒线”,以防跌破“警戒线”导致人口过于老化,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力争确保2050年中国人口处在适度规模区间内。
——主要对策。尽快构建并统筹实施提升生育水平的人口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家庭政策;逐步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努力提升人口素质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积累人力资源;提出分“五类地区”针对性地实行差异化的人口生育政策,分阶段地渐进提升生育率。
本书理论结合实际,科学预测中国人口负增长趋势及其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深入研究与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适度人口规模;努力探索适时干预弱化人口负增长趋势、促进达成适度人口规模的可行对策,以期为确保中国人口和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地协调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