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哲学叙事:中国与西方
》
售價:NT$
500.0

《
一人商业模式 创富新路径个人经济自由创业变现方法书
》
售價:NT$
254.0

《
经典与想象:中国古代传说新解
》
售價:NT$
398.0

《
祠堂与教堂:中西传统核心价值观比较研究(第3版)
》
售價:NT$
551.0

《
极简德国东方看世界·极简德国史
》
售價:NT$
347.0

《
舌尖上的中国新编视频版营养师妈妈教你做婴幼儿餐
》
售價:NT$
296.0

《
Scratch创意编程进阶:多学科融合编程100例
》
售價:NT$
500.0

《
纯粹·一枕书梦
》
售價:NT$
367.0
|
內容簡介: |
本书选择园记书写形式成熟、数量最多的明代园记为研究对象,从植物应用视角切入,梳理明代园记中记录的植物种类、植物应用手法、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配置,总结其植物应用特征,并以明代园林相关画作为辅证,为读者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明代园林中的植物应用,对园林设计相关的从业者和师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關於作者: |
王美仙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研究生导师,博士。主编《花境设计》,参编《乡村绿化美化模式范例》《北京永引渠滨水绿道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参编译著《花园的色彩设计》《格特鲁德·杰基尔的花园》等。
|
目錄:
|
第1章 园记和明代园记概述 1
1.1 园记概述 1
1.1.1 园记的定义 1
1.1.2 园记的数量 2
1.1.3 园记的类型 4
1.1.4 园记的研究进展 8
1.2 明代园记概述 13
1.2.1 明代园记记录的园林数量 13
1.2.2 明代园记的时间分析 14
1.2.3 明代园记的地理空间分析 16
1.2.4 明代园记的作者分析 18
第2章 明代园记中的植物种类叙述 23
2.1 植物种类统计与分析 23
2.2 植物种类出现频率 31
2.2.1 以乔灌木为主 34
2.2.2 注重植物的观赏价值 34
2.2.3 偏好具有文化底蕴的植物 34
2.3 植物功能价值分析 35
2.3.1 观赏功能 35
2.3.2 食用功能 38
2.3.3 药用功能 42
第3章 明代园记中的植物种植应用手法 44
3.1 不同空间的植物应用 44
3.1.1 庭院空间的植物应用 44
3.1.2 山石空间的植物应用 54
3.1.3 水景空间的植物应用 58
3.1.4 圃地空间的植物应用 68
3.2 植物种植形式赏析 73
3.2.1 点·聚——孤植、对植和点植 73
3.2.2 线·律——列植和环植 77
3.2.3 面·域——群植 82
第4章 明代园记中的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配置 89
4.1 植物与建构配置 89
4.1.1 植物与亭配置 90
4.1.2 植物与堂配置 92
4.1.3 植物与台配置 93
4.1.4 植物与斋配置 94
4.1.5 植物与廊配置 95
4.2 植物与山石配置 96
4.2.1 土山多呈山林景观 96
4.2.2 石山配植自然多样 97
4.2.3 置石点植观赏植物 98
4.3 植物与水体配置 99
4.3.1 池中杂植水生植物 99
4.3.2 堤岸注重落英成影 100
4.3.3 溪涧营造花木葱茏 102
第5章 明代园记中的植物应用特征 103
5.1 注重植物观赏价值 103
5.1.1 喜树木之古朴 103
5.1.2 爱花木之色艳 104
5.2 注重四时之景 105
5.3 向往自然之境 108
5.4 深植隐逸文化 109
5.4.1 隐逸思想 109
5.4.2 比德思想 114
5.4.3 宗教思想 116
5.4.4 吉祥思想 117
5.5 多设植物景名 118
5.6 体悟互动之乐 124
5.6.1 听觉——林籁结响,调如竽瑟 124
5.6.2 嗅觉——花香袭鼻,香韵悠然 125
5.6.3 明代园记中人与植物的互动 127
参考文献 129
附录A 本书中收集的明代园记 139
附录B 本书涉及的画作资料 146
附录C 明代园记的植物种类数量 148
|
內容試閱:
|
中国园林与园记有着密切的关系,名园常有名记。凡建园,园主人常自作记或请人作记,造园之思、游园之乐、赏园之景皆收入记中。将自己的情怀与抱负寄托于园林景色中,文因园而成。园记以其数量多和内容丰富的特点在中国古典园林文献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园林文献的主体部分。随着岁月的流逝,一些园林盛景终究只是一时的,多少名园于历史长河中荡然无存或因易主而改变,唯有园记记录了它们曾经存在过的历史痕迹。明代王世贞在为《游金陵诸园记》作序时便言:“洛中之园,久已消灭,无可踪迹,独幸有文叔之《记》以永人目。”陈从周先生认为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学盘根错节,指出“白居易之筑堂庐山,名文传诵。李格非之记洛阳名园,华藻吐纳。故园之筑,出于文思,园之存,赖文以传,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文因园成,园借文传”之说清晰可见。由此可见,园记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研究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在还原园林原本风貌和再现当时园林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园记进行研究,可以从记录的所思所想中了解当时园林的景观风貌和造园理念,感悟作记者所感。
对于园林的记录起始于先秦,真正意义上的园记即记录园林的散文创体于唐,蓬勃发展于宋,至明代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书写形式。明代园记的书写形制和内容主要沿袭唐宋,即先大致介绍园林位置、园主和名称,然后或繁或简地描述园林景观,最后结合造园目的和园主的志趣讨论造园者的思想境界。明代园记数量庞大,远超前几个朝代。尤其是明代中叶正德、嘉靖以来,园林咏记纷繁,数量剧增,且每篇动辄数千言至万言,园记中园林理论成色加重,所涉及的内容也更为广泛,并开始关注人在园中的游览感受,对园林景观的描写以“游园”方式为主,为读者带来丰富的、身临其境的园林画卷。
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而植物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自然氛围形成的基底。中华民族起始于农耕文明,对植物也有着独特的情感,很早便将植物意象运用至文学作品中,借植物以寓情。《诗经》伊始便记载了丰富的植物种类和自然景观,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等。《离骚》也提及了一些观赏植物,如“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中便提到了木兰和菊花。秦汉时期上林苑搜集栽种各地的嘉果名花上千;西汉袁广汉、东汉梁翼等也在其园林中大量种植奇花、异草、名树、芳藤。魏晋隋唐时期,庭院花卉观赏与栽培蔚然成风,晋代嵇含的《南方草木状》记述了很多观赏花木;北齐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提到了梅、李、石榴、木瓜等花木的种植方法;隋炀帝即位后大兴土木建设西苑,并移植南方花木于苑中观赏;唐代的园林建设与赏花之风盛行,李德裕的《平泉山居草木记》便提及园中种植几十种奇花异草,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也记述了多种花卉。宋代的造园赏花之风较前朝更盛,宋徽宗的艮岳网罗海内佳木名果,种类之丰宛若近代植物园;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中记载的著名花园有19处之多;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记载“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明清时期造园成为社会活动中最为流行的风雅时尚,园居生活的丰富也促进了园林文学的发展,园记等体裁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纵观文人名士所出的园记名篇,无不涉及丰富花木,或赞美摇曳树姿和芳馥花草,如张凤翼的《乐志园记》大赞其乐志园中牡丹花的灿烂:“后为‘牡丹台’,花时烂若张锦”以及文徵明在《王氏拙政园记》一文中赞美拙政园中的梅“花时香雪烂然,望如瑶林玉树”;或展开论述多样植物景观和舒适自然氛围,如唐汝询在《偕老园记》中记录了偕老园内的花木之繁:“园之小不能三亩,栽竹半之。半植杂卉,菊又半之。杂卉之外,树橙橘﹑香橼之属,秋得其实,冬取其荫,望之森然。苍翠之色,掩映数里”。不大的园内,竹木花草果木占据了大面积园地,一眼望过去郁郁葱葱,一片绿意。
园记对中国古典园林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从园记记录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园林景观风貌。其中明代园记文体成熟、园林景观描写丰富且数量最多。大多数园记研究集中于园林思想、园林生活、园林特点、园林空间、园林景观要素和园林复原等方面,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植物是形成中国古典园林自然底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专门以植物应用视角展开的园记研究较少。基于此,本书选择园记书写形式成熟、景观描写内容丰富、数量最多的明代园记作为研究对象,从植物应用角度切入,梳理明代园记中的植物应用,并以明代园林相关画作为辅证,力求较为全面地展现明代园林中的植物应用整体风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