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国学的传承--从国学大师章太炎到国学大家姚奠中

書城自編碼: 407029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会科学总论
作者: 张建安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91235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3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
《 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 》

售價:NT$ 347.0
奴隶船:海上奴隶贸易400年
《 奴隶船:海上奴隶贸易400年 》

售價:NT$ 352.0
纸上博物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诞生(破译古老文明的密码,法国伽利玛原版引进,150+资料图片)
《 纸上博物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诞生(破译古老文明的密码,法国伽利玛原版引进,150+资料图片) 》

售價:NT$ 398.0
米塞斯的经济学课:讲座与演讲精选集
《 米塞斯的经济学课:讲座与演讲精选集 》

售價:NT$ 347.0
人工智能大模型导论 科大讯飞校企合编教材
《 人工智能大模型导论 科大讯飞校企合编教材 》

售價:NT$ 352.0
做财富的朋友:巴菲特慢慢变富的投资智慧
《 做财富的朋友:巴菲特慢慢变富的投资智慧 》

售價:NT$ 383.0
一群数学家分蛋糕:提升逻辑力的100道谜题
《 一群数学家分蛋糕:提升逻辑力的100道谜题 》

售價:NT$ 281.0
无解的困局:大明最后的60年
《 无解的困局:大明最后的60年 》

售價:NT$ 306.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179
《产教融合型城市评价测度研究报告》
+

NT$ 398
《自由在高处》
+

NT$ 347
《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修订版)》
+

NT$ 230
《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
+

NT$ 398
《慈悲与玫瑰》
+

NT$ 434
《现代乡村全面振兴探究》
編輯推薦:
这是一本围绕国学传承主题的图书,以真实史实为基础来讲故事、讲道理,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本书不同于多数从国学知识入手进行论述的图书,而是在章太炎、姚奠中丰富的人生经历中,在他们生活的历史环境与日常实践中,从他们需要解决的种种问题中,探究国学乃至国学对于人生的价值。如此,国学不再是枯燥的,而是融入生命中的,是从人生故事里自然走出来的。
关于章太炎与章门弟子的书已经出版过一些,本书与之不同处,主要是讲述姚奠中的亲眼所见与亲身经历。
由此个例来探讨章太炎及章门弟子的图书,本书是第一本。
专门围绕“国学的传承”来讲章太炎及其弟子的,本书也是第一本。
章门弟子多是南方人,而此书主要讲述了以姚奠中为代表的章门北方弟子,这也是其他书所罕见的。
內容簡介:
章太炎的一生多姿多彩,早年是革命先驱,晚年则将传授国学视为最后的归宿。1935年9月16日,章氏国学讲习会正式开讲,会址设在苏州锦帆路50号,“以研究固有文化,造就国学人才为宗旨”。年轻的姚奠中就是在这个时候成为章太炎的学生,不久后又成为章太炎晚年所收的最年轻的研究生,得到章太炎的国学真传。章太炎去世后,姚奠中先是应师母邀请在章氏国学讲习会讲课,之后漂泊各地时也是时刻不忘自己是章门弟子,做人做事皆有风骨,尤其对章太炎的国学加以大力传承和发扬。
可以说,在所有同门弟子中,姚奠中是传承章太炎国学最为长久的,也是全方位的。他不仅办过菿汉国学讲习班,撰写过《章太炎传》《章太炎学术年谱》等作品,促成了“纪念章太炎先生逝世七十周年国际国学研讨会”等学术活动,而且直到100岁时,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薪火相传 翰墨流光——章太炎·姚奠中师生书艺展”;101岁临终几个月前,姚奠中仍像章太炎晚年一样讲授国学。由此可见,章太炎、姚奠中师生虽为两代人,但他们对国学都有着深厚的情怀,而且在传承中展现出国学的深层力量。
本书内容便是围绕着国学的传承,从章太炎晚年办国学讲习会开始,一直写到姚奠中百岁后对国学的讲授。在人物往事的回顾和梳理中,探究国学的魅力与前途。
關於作者:
张建安,山西原平人,山西工商学院荣誉学士,曾任《纵横》杂志主编,现为北京史记研究会秘书长、姚奠中书艺研究会学术委员。著有《辽宫英后——萧太后》《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出版家王伯祥》《低学历的五大师》《帝王将死》等20多部专著;撰写《百岁溯往》《百岁忆往》《普救含灵》等5部口述历史著作;合著有《民国大案》《京剧典故》等10多部著作。曾在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文史版)》栏目主讲“始皇遗嘱密码”(五集);中央电视台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总集《中华道路》撰稿,《周公摄政》《两汉经学》《内阁制度》等27集分集编剧;中央电视台纪录片《教育家张伯苓》编导、《先生吴宓》撰稿;山西卫视纪录片《廉吏于成龙》总撰稿。
目錄
目 录
引子:动力与情怀 …………………………………… 1
一、章太炎之路 ……………………………………… 1
开启探寻之旅 ………………………………………… 1
早期学术路线 ………………………………………… 5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 7
九死一生中,加深国学修为 ………………………… 10
在东京的国学讲习 …………………………………… 13
“章疯子”大骂袁世凯 国学终究胜“鬼声” ………16
人心坏了,就从改变人心着手 ……………………… 21
64岁,再次致力于讲学 …………………………… 25
揭示儒家的利病 ……………………………………… 27
一度惨淡的讲学经历 ………………………………… 30
反思与调整 …………………………………………… 33
章氏国学讲习会:从预热到成立 …………………… 37
二、姚奠中早年经历 ………………………………… 42
家学与国学 …………………………………………… 42
私立学校的两位良师 ………………………………… 44
“有为兼需有守” …………………………………… 49
砸泥神,好不好 ……………………………………… 52
初中毕业直接上大学 ………………………………… 54
播下求教章太炎的种子 ……………………………… 56
勇敢的“理学先生” ………………………………… 57
无法恢复学籍的日子 ………………………………… 60
无锡国专 曾获第一 ………………………………… 62
三、名师与高徒 ……………………………………… 70
姚奠中转往章门 ……………………………………… 70
年龄最小的研究生 …………………………………… 73
国学不振之时 ………………………………………… 75
研究方向与国学使命 ………………………………… 78
章门北方弟子 ………………………………………… 81
章太炎最后的讲学与著述 …………………………… 85
医学大家病死真相 …………………………………… 88
菿汉大师与朴学大师 ………………………………… 90
章夫人汤国梨 ………………………………………… 93
四、国难中的章门弟子 ……………………………… 96
姚奠中最初的讲学 …………………………………… 96
泗县文庙往事 ………………………………………… 98
章门弟子投笔从戎 …………………………………… 99
菿汉国学讲习班 ……………………………………… 105
愿为“庄子之徒”………………………………………109
与弘伞法师结缘 ……………………………………… 112
教育厅长不能侮辱老师 ……………………………… 115
“山花如有意,胡不早回春” ……………………… 118
安徽师专见风骨 ……………………………………… 120
何处神州何处家 ……………………………………… 125
国立白沙女师的教学与生活 ………………………… 128
与音乐家杨大钧结为至交 …………………………… 131
与梁园东、罗季林的交往 …………………………… 134
贵阳师院 善用功者 ………………………………… 137
“不见家山十二年”……………………………………140
与汤炳正、罗季林重聚 ……………………………… 141
缔结美满婚姻 ………………………………………… 145
云南大学的教学与著述 ……………………………… 149
与同门师兄及钱穆等人的交往 ……………………… 154
重返贵阳师院 ………………………………………… 156
月工资一亿多元,生活却更艰难了 ………………… 157
为国学界点亮一盏明灯 ……………………………… 160
五、始终不变的章门风骨 …………………………… 168
追求进步,迎接新中国 ……………………………… 168
初到山西大学 ………………………………………… 170
隔离室里评译《诗经》……………………………… 173
研究司马迁与《史记》…………………………… … 180
为庄子鸣不平 ………………………………………… 186
“不用提了”………………………………………… 190
不给自己加包袱 ……………………………………… 193
劫难中的章门风骨 …………………………………… 198
对待儒法的态度 ……………………………………… 203
六、章门姚门 一脉相承 …………………………… 208
迎来第二个春天 ……………………………………… 208
非同凡响的研究生导师 ……………………………… 210
部分学术成果 ………………………………………… 226
诗词与国学 …………………………………………… 232
书法与学养 …………………………………………… 239
书艺活动 ……………………………………………… 242
《章太炎传》与《章太炎学术年谱》…………………244
“谁能养气塞天地”……………………………………249
七、期颐之后 生死之际 ………………………………255
章太炎·姚奠中师生书艺展 ………………………… 255
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基本态度 ……………………… 261
以实际行动推动国学 ………………………………… 264
人生态度与人生感悟 ………………………………… 271
最后一次展览与最后一次公开讲话 ………………… 278
101岁,坐在椅上安然离世 ……………………… 280
附录1
百岁国学家姚奠中访谈录 …………………………… 285
附录2
由《百岁溯往》谈到“国之瑰宝”姚奠中 ………… 302
附录3
“书道”“国学”如何传承——从刘锁祥想到姚奠中、
章太炎 ……………………………………………… 309
后记 …………………………………………………… 319
內容試閱
引子:动力与情怀
说起章太炎,总会想到姚奠中。可以说,我最早是通过姚奠中先生而了解章太炎先生的。
姚奠中,1913年生于山西省稷山县的一个书香门第,幼年时便在国学、书画等方面打下扎实的基础,初中毕业后便越级考入大学,瞧不起只知道死读书的书呆子,追求的是真才实学。
1933年起,姚奠中从樊杰三老师口中不断地听到章太炎的大名,了解到 章 太 炎 的 革 命 事 迹、国 学 修 为,从 而 产 生 浓 厚 的 钦 慕之情。
1935年秋,姚奠中开始就读于无锡国专,不仅各科成绩优异,而且在一次全校作文竞赛中夺冠,颇受校长唐文治、老师钱仲联等人的器重。唐文治、钱仲联等人都是大学者,尤其是唐文治,晚清时期担任过工商部侍郎代尚书,后来又经办过南洋公学,肇建了交通大学,是近现代有名的教育家、学问家。可以说,有这样的师长,姚奠中是幸运的。然而,在姚奠中的心目中,只有到了章太炎门下,他才算真正开始自己的学术道路。
章太炎虽然有很多学生,鲁迅、黄侃、钱玄同等都是他的高足,但他只在晚年招收过一届研究生。这届研究生人数并不多,而且只有七名是通过考试被录取的。姚奠中则不仅通过考试成为章太炎最年轻的研究生,深得章太炎国学真传,而且也是章氏门生中最长寿、最后一位离世的,称得上章太炎的关门弟子。
姚奠中100岁的时候,我曾在著名书法家陈巨锁老师的推荐下,专程从北京前往太原,在姚老居住的山西大学校园内进行了一周的采访。
现在仍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见面的情形:11年前的那一天,从我下榻的山西大学学术中心出来,在姚老的门生李星元教授带领下,仅仅几百米就到达姚老家中。路途中我还想着见到这位传说中的百岁国学家该说些什么,会不会拘谨。然而很快,一切都变得那么亲切而自然!
我在姚力芸老师(姚老的女儿)招呼下刚刚坐下,书房里的姚老便已经知道,笑眯眯地从书房走到客厅。毕竟是百岁的老人了,他的步履是缓慢的。我赶紧站起来迎了上去。李星元老师则热情地为我们介绍。双方握手后,姚老仍站着和我说几句话,然后请我坐下。他则是坐在我旁边的沙发上,认真倾听我的提问,言简意赅地回答我杂七杂八的问题。他对老师章太炎是非常尊敬的,对许多历史人物的评价是相当独特的。记得我当时身体并不是很好,偶尔还咳嗽,他也不介意。傍晚时分,他还招呼我和他一起用餐。我却害怕再次咳嗽,委婉告辞。
对于姚奠中的居室,印象最深的就是,客厅的墙上很显眼地挂着一幅章太炎的画像,那是他在1963年特地嘱托赵延绪为老师手绘的画像。画像中的章太炎栩栩如生,短头发,国字脸,大鼻子,稀疏胡须,圆形金丝眼镜后面,双目炯炯有神,仿佛正笑容可掬地看着
自己的学生,关注着学生一路走来的治学之途。
悬挂于姚奠中家中的章太炎画像姚奠中还为自家雅致的园子起名为亦曲园。之所以如此起名,固然是因为院子的东北角有一处弯曲之处,但更重要的是,他的师祖,也就是章太炎恩师俞樾的园子叫曲园,所以,亦曲园的名称也暗含着承继师祖国学的含义。
那次采访非常顺利,离开时,姚力芸老师还赠送我不少相关图书、资料,还有姚老以前录制的口述光盘。数月后,整理出由姚奠中口述、我采写的《百岁溯往》一书,紧接着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由于每一环节都很顺利,姚奠中唯一的口述历史图书得
以在他生前出版,受到了学界的重视。这也称得上我的人生历程中所做的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百岁溯往》出版一年后,姚奠中先生于101岁逝世。之后,我又撰写了一些关于姚老的文字,发表了一些文章,接受过记者的采访,到他的老家以及北京参加过纪念活动与研讨会……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重温和深入理解姚奠中的同时,一次又一次地在文字世界中与他的老师章太炎相遇,对其认识也越来越清晰了。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无论章太炎(1869—1936),还是姚奠中(1913—2013),他们都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文化使命感,经历都很丰富,都在经过不断探索(包括激烈的革命斗争)后,将国学与国学的传承视为生命最后的归宿与最大的使命。这让我深切体会到国学的深层魅力,感受到国学对于国人乃至人类文化的重要价值,也感受到很多人传播的所谓国学其实远远不是国学的真谛,于是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国学的动力与情怀。
国学的传承,无疑是本书重点阐述的。姚奠中不仅是章太炎晚年弟子,而且为章太炎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1993年5月10日,姚奠中为《章太炎学术年谱》所写的序言中提到一件往事以及一个重要的观点:
还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1975年,学校行政管理部门传给我一个信息,说是:章太炎的夫人汤国梨,给周总理一封信,要求组织专人整理章先生遗著。信中推荐人选中有我的名字。周总理把信交给正在召开的全国出版会议。会上有人知道我在山西大学,于是由山西出席会议的代表,把这一信息带了回来,学校也因此告我,要我考虑这一任务。当时虽没有硬性要求或具体规定,但作为章门晚年弟子之一,而章门弟子存世的已很少,觉得有点责无旁贷。几经考虑,决定先从写传记做起。认为不把作者的生平经历搞清楚,就很难全面透彻地把握著作中的思想内蕴,而对遗著,也只能是文字、版本等表层的整理,至于研究则很难谈到。
姚奠中认为“不把作者的生平经历搞清楚,就很难全面透彻地把握著作中的思想内蕴”,这一观点无疑也是笔者所深深认同的。对于国学,多数人是从国学知识入手进行学习的,而我却是在章太炎、姚奠中丰富的人生经历中,在他们生活的历史环境与日常实践中,从他们需要解决的种种问题中,探究国学乃至国学对于人生的价值。如此,国学不再是枯燥的,而是融入生命中的,是从人生故事自然走出的。这样,本书的主要特点便自然形成,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