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嫁接草木的人

書城自編碼: 407460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纪实文学
作者: 张同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75801393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17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武器化的知识:国联、自由秩序和软力量的使用
《 武器化的知识:国联、自由秩序和软力量的使用 》

售價:NT$ 403.0
大马士革:刀锋下的玫瑰(方尖碑)
《 大马士革:刀锋下的玫瑰(方尖碑) 》

售價:NT$ 607.0
造脸:整形外科的兴起(医学人文丛书)
《 造脸:整形外科的兴起(医学人文丛书) 》

售價:NT$ 398.0
理由至上
《 理由至上 》

售價:NT$ 602.0
千秋堂丛书003:南渡之君——宋高宗的踌躇与抉择
《 千秋堂丛书003:南渡之君——宋高宗的踌躇与抉择 》

售價:NT$ 449.0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中国丝绸博物馆卷(明清)
《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中国丝绸博物馆卷(明清) 》

售價:NT$ 4998.0
为学习而设计:以任务驱动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 为学习而设计:以任务驱动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

售價:NT$ 347.0
近三十年新中国史研究前沿问题
《 近三十年新中国史研究前沿问题 》

售價:NT$ 50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500
《上下求索,玉汝其成——我的交大情与医工缘》
+

NT$ 449
《万有引力书系 长辈的故事 一部映照20世纪华夏大地栉风沐雨的》
+

NT$ 403
《看不见的中东:深入日常生活的中东之旅》
+

NT$ 348
《仿制药的真相》
+

NT$ 347
《纵横山水》
+

NT$ 568
《长征》
編輯推薦:
1.本书为报告文学,记录的是枝江地区的花卉苗木因为一对农民夫妇的带动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产业的故事。全书贯穿始终的主题是乡村振兴,字里行间体现的是科技兴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
2.主人公及他们的下一代选择留守家乡,依靠国家脱贫致富的政策,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实现各自梦想、取得成就的故事,对当下乡村振兴寻找成功的样本、对大批年轻人选择逃离故土去往大城市发展而产生的迷茫和困顿,对解决或减少乡村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富有启发和教益。
3.书里,展现的,是改革开放后新、老两代农民的杰出代表;演绎的,是中国传统家风在现代社会的完美传承;传递的,是告诉现代的年轻人,家乡、脚下就有诗和梦,做好了就会成为别人的远方。

全书以胡光琴夫妇创业四十年的传奇经历为主线,以与他们日常生活相关的人物为辅线,勾画出一幅长江中下游地区农民跨越半个世纪的演变长卷。
乡村振兴工程中一个成功的乡村家庭样本
引导新时代青少年热爱绿水青山的生态样本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代镜像”
內容簡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本书记录的,便是枝江地区的花卉苗木因为一对农民夫妇的带动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产业的故事。
全书以胡光琴夫妇创业四十年的传奇经历为主线,以与他们日常生活相关的人物为辅线,勾画出一幅长江中下游地区农民跨越半个世纪的演变长卷。用绿化产业带领一方乡亲致富,他们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践型专家,也是引领地方产业发展的新型农民。他们的创业故事被媒体誉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代镜像”。他们为乡村振兴工程建立了一个乡村家庭样本,也为引导新时代青少年热爱绿水青山提供了生态样本。
關於作者:
张同,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散文集《孤洲心语》《Email里的乡愁》等,报告文学《日月生香》《永远的李文英》《触摸信念——枝江革命遗址留下的精神密码》,长篇小说《蔓藤的春天》《素袖红妆》。作品散见于《散文》《中国作家》《长江文艺》《芳草-潮》《生态文化》《人民日报》等。长篇小说《素袖红妆》被改编成广播剧在喜马拉雅上线,作品曾获中国人口文化奖、湖北省人民政府对台宣传特等奖、屈原文艺创作奖等。
目錄
序:希望的田野 刘建新 / 001

引子 / 001
绣娘转行 / 011书香花香滕家河 / 020小枝条的远方 / 025
4.“枝江枫杨”之恋 / 030
娃娃鱼来过 / 035柚子树下的合影 / 039家庭农场启示录 / 044一个老农的“晚来福”/ 053古树迎嘉宾 / 063规划采摘园 / 069方言乡音唱劳模 / 074小酌365 / 086有趣的弟妹 / 094金贵的雨水 / 105回归 / 111别样的生日 / 117等你回家吃饭 / 124梧桐树下 / 130一次难忘的接待 / 149针线岁月里的暖 / 156此时此刻 / 162复壮的古香樟 / 169客从关洲来 / 174研学开新局 / 181插曲——平静的喜悦 / 204空调引发的话题 / 209家乡在建桥 / 225成家与立业 / 232拍戏 / 236他从陕西来 / 245娘子军们的时光韵 / 252秋月作证 / 271亲近乡土少年游 / 279新生代成长 / 288

附录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代镜像
——读张同的报告文学《绿色钥匙》 刘志刚 王宏波 / 297
一幅写意的山水画 董传莲 / 302
淡淡桂花香 陈剑萍 / 306

后记 / 311
內容試閱

希望的田野
刘建新

读完书稿《嫁接草木的人》,我的眼前浮现一幅长江中游两岸农民在时代转型发展中不断成长和成熟的长卷。四十年艰苦创业,如今已近古稀之年的他们,仍然活跃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有梦想的人,没有时间苍老。他们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让我心中升起久违的感动。从承包梨园、嫁接苗木开始,到多板块多元化产业发展,黄卫民、胡光琴这对农民夫妇用自己的智慧和实干精神,书写着在这片土地上奋斗的精彩,在这田野上播种着希望。
从个人脱贫到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如果说黄卫民、胡光琴夫妇找“下放”的种梨专家拜师学艺是脱贫心切,那么在他们成为指南村第一个“万元户”之后,嫁接梨子树苗在百里洲镇大力发展种梨产业,便是一种战略眼光的体现。百里洲的砂梨至今仍是这个镇上的重要产业,品种不断更新,品牌越来越响亮,被评为“中国十大名牌水果”。在他们举家搬迁到江北的滕家河种植花卉苗木的同时,又带动了滕家河村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把村里几个因时运不济的困难户,通过提供种子、指导技术、包销花卉苗木的一站式服务,不仅让这些困难户很快摆脱贫困,还新建了楼房、家里有了存款,有的还买了小轿车。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让这对农民夫妻在升起幸福感的同时,也让他们在乡村产业发展上有了更为宽泛的视角。于是,园林绿化产业就悄然发展起来,上到重庆,下到上海,东西南北,全国各地,选种育苗,承揽订购,预算结算,忙得不亦乐乎。每年都要承接几项大几千万元的绿化项目,他们组建了百余人的园林绿化工程队,天一亮就出发,天黑了才回家,如此辛苦的工作,重复做了几十年,这是他们勤劳的禀赋,也是中国农民的韧性,借用黄卫民的话说,是一种责任。一百多人,涉及一百多个家庭要生存,要发展,一刻也不能停下来。在湖北卫民园林建设有限公司,跟随他们夫妇一起创业的农民就有一大批,这么多年,相依相随,就像大集体时代的生产队一样,他们集体修剪,栽树移树,进行病虫害防治,每一项工程的完工,都是他们集体的成绩,更难能可贵的是,卫民园林为这些农民交学费,送他们到宜昌和武汉等地培训,这些农民都持有园林工程师的资格证,走到哪里都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已经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
繁育“枝江枫杨”,创造生态保护奇迹。枝江枫杨是国际植物界的珍贵树种,有极高的生物科研与经济价值,世上存活极少。 1979年,枝江市董市镇周湖村一棵砍伐的百年枫杨树桩上长出新枝,被原枝江县林业技术人员调查发现。由于其树干和材质均不同于普通枫杨,属国际植物界的珍贵树种,有极高的生物科研与经济价值,国际植物学会将其命名为“枝江枫杨”。在枝江枫杨被命名后的二十多年里,湖北各级林业专家试图通过扦插、嫁接、直接采籽等方法,对枝江枫杨进行繁育,但均以失败告终。 2008年,受枝江市林业局的委托,在苗木繁育方面极富经验的卫民园林公司开始进行试验,历经多次失败后,应用扦插法成功培育出了 5棵枝江枫杨,成活率达到 95%以上。 2014年 8月,卫民园林申报的《一种枝江枫杨繁育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应用这项技术,在苗木基地成功繁育了 27棵枝江枫杨,并安排人员常年养护,人工培植的枝江枫杨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枝江枫杨是独有的世界物种,是枝江的一张名片。黄卫民、胡光琴用成果再次证明了“实践出真知”这一真理。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做出了了不起的贡献。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不要小瞧农民的技术和创新。他们在田间地头的长期实践,读懂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某些密码,是一草一木在四季轮回里的喜怒哀乐,这和书本上的理论探索一样,妙在其中,甚至可以说更直接、更有说服力。
反哺故土,传递善心。因为交通不便,黄卫民、胡光琴的老家指南村相比于江北的村庄,其发展仍然显得缓慢,村集体经济单薄。村卫生室是修建了,却没有装空调。村支书来找黄卫民他们“求援”,要他们赞助两台空调。黄卫民和胡光琴买了两台空调,带上安装的师傅送到指南村。在我国的许多地方,由于地域禀赋、政策因素等多方面原因,发展极不平衡,就像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差距一样。由两台空调引出的“百里洲的村支书们过了一个无债年”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一个个在外打拼的成功人士反哺故土的可喜画面。当负债累累的村庄摆脱债务的时候,像一个需要拉一把的新生孩子,多方关注与供给,其发展才会顺畅一些。因为有胡光琴这样的榜样,枝江女企业家队伍中也涌现了覃立新、郭钟华这样的热心故土发展的女能人,她们在做实业的同时,也在以各自的方式反哺家乡,这样的带动既是正能量的传递,也是能够映衬她们高尚情怀的一面镜子。
除却这对夫妻的创业历程和爱心善举,本书还勾勒了许许多多边边角角的故事。如“疫情”期间的趣事,实际上是在衬托黄卫民、胡光琴夫妇在非常时期的坚守和付出;写家乡在建桥,实际上是想表达这对农民夫妻参政议政的热情和责任;写作者本人辞去枝江作协主席这一社会职务,民间艺人杨和春用方言乡音演唱的楠管段子等,表达的是对新型农民的价值认同。所有这些都为《嫁接草木的人》做足了时代背书。农民的成长离不开时代大环境,他们虽然出生孤岛百里洲,但他们不是孤立存在于社会空间,而是和他们生存与发展相关的人、物、地域等时时都在发生关系。从他们的日常里记录,在他们的进步中寻找,寻找于社会和时代有意义的东西,这是一个作家必须具备的独特视角。
2018年中秋,因为作者张同的报告文学《绿色钥匙》研讨会,我有幸认识了《嫁接草木的人》中的主人公黄卫民和胡光琴夫妇,他们的创业故事被媒体朋友誉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代镜像”。他们低调的做人风格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次研讨会之后,卫民园林又兴建 “三峡奇石馆 ”、建 “枝之绣坊”、新上研学项目等大投入,都是在传播生态文化,培养生态小公民,其情怀值得点赞。当我从书稿“一次难忘的接待”章节里读到胡光琴为“一带一路” 16个发展中国家 44名女高官上生态课的时候,我的眼前为之一亮,更令人欣慰的是,当她讲完课之后,那么多的外国女高官都邀请胡光琴和黄卫民到她们国家去做园林景观设计,我不禁为我们中国的农民感到骄傲和自豪。从书稿中,我也知道黄卫民、胡光琴夫妇有了两个可爱的小孙娃,孙儿和孙女,而且知道他们的女儿也生育有一儿一女,老一辈凑成的“好”字,在小字辈中继续“好”,这是中国传统家风的力量。当现实生活中许多时尚族不愿结婚,更不愿生娃的现象不时进入我们的视野,我始终相信良好的传统家风的价值和魅力,才是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源泉。就像当初很多人离开乡土到远方寻找所谓的诗和远方,而黄卫民和胡光琴扎根乡土,把脚下的土地变成了别人的诗和远方一样。几年前读过刘铁芳著的《乡土的逃离与回归》,对书中提出的空心化村庄的问题、乡村教育问题无不感同身受,但看到《嫁接草木的人》,仿佛找到了答案,也找到了乡村振兴的底气。
张同老师对文字有着天然的敏锐和灵性,她用质朴清新的文字拼贴起一对农民夫妇乡村创业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带给人们并不流俗的感悟,和一个对于乡土社会和时代发展比较清晰的答案。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无论是批判还是赞美,都必须导人向善或者给予希望。
本书对乡村世界细微之处人间烟火和温情善意的描摹,感人至深;对乡村振兴时代洪流中新农人奋斗进取的刻画,激越动人!如此,这算得上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因为它饱含“善”与“希望”,特别是对我们世世代代生活的这片田野的希望!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