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组织发展OD:出色HR如何做战略和效能分析
》
售價:NT$
356.0

《
大秦帝国全史
》
售價:NT$
1015.0

《
孟浩然(英语世界中的*一本孟浩然传记)
》
售價:NT$
332.0

《
改革年代:美国的工业霸主之路
》
售價:NT$
347.0

《
你愿意,人生就会值得(蔡康永2025新作)
》
售價:NT$
305.0

《
向坐着的人指控爱情
》
售價:NT$
199.0

《
苏格拉底哲学快车:14位哲学家精选一日生活思辨课程
》
售價:NT$
306.0

《
放手的练习
》
售價:NT$
296.0
|
編輯推薦: |
凤梨科植物贡献了美味的热带佳果,更以丰富迷人的观赏种类影响全球。本书由国内权威植物专家图文并茂、系统全面地介绍凤梨科植物的分类和鉴赏。
|
內容簡介: |
本书概述了凤梨科植物(统称凤梨)的栽培历史、起源和分布中心,系统整理了凤梨科的最新分类,涵盖 8个亚科的属种数量和全球分布。在总结凤梨生物学特性(特别是构建了凤梨地上部分器官结构模式)、用途、产业状况、研究进展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国内主要引种的6亚科43属288种及种下分类单元,涉及学名、原产地、形态等生物学特性,以及观赏和栽培要点,配以1 500多幅精美的图片。此外,书中还阐述了凤梨在园艺领域的分类和应用技巧。
|
關於作者: |
李萍:上海辰山植物园首席园艺师,2023年上海工匠,2024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际风梨协会终身会员。长期从事温室植物的引种驯化、应用与展示,特别是在风梨科植物的收集与保育、科研科普和推广应用方面成果显著。
胡永红: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辰山植物园执行园长,入选2021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从事牡丹种质创新、植物的筛选与配置技术和城市生态修复等研究,以改善城市环境对植物的需求为重点方向。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
目錄:
|
序
前言
部分凤梨科植物属中文名和专有名词的说明
第 1章 凤梨概述 1
1.1 起源、分布与资源状况 2
1.1.1 起源 2
1.1.2 分布范围 2
1.1.3 主要生境类型 2
1.1.4 资源状况 4
1.2 生态与生物学特性 5
1.2.1 生态习性 5
1.2.2 生物学特性 7
1.2.3 生态功能 52
1.3 栽培历史与现状 53
1.3.1 菠萝种植简史与主要品类 54
1.3.2 观赏凤梨的收集与栽培历史 57
1.4 用途 62
1.4.1 食用与药用 62
1.4.2 观赏 62
1.4.3 纤维制品 66
1.4.4 其他用途 66
1.5 研究进展 67
1.5.1 染色体及基因组研究 67
1.5.2 传粉生物学研究 68
1.5.3 繁育系统与杂交育种 68
1.5.4 花期调控技术及机制研究 70
1.5.5 生物技术开发 71
1.5.6 生理生化与抗逆性研究 72
1.5.7 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应用研究 74
第2章 凤梨的分类 76
2.1 凤梨的生物学分类 76
2.1.1 凤梨科的分类地位 76
2.1.2 凤梨科的分类进展 76
2.2 凤梨的园艺学分类 86
2.2.1 根据生态类型分类 86
2.2.2 根据生长环境分类 88
第3章 凤梨科植物的命名及亚科简介 91
3.1 凤梨科植物的命名规律 91
3.1.1 凤梨学名的基本表示方法 91
3.1.2 来源于人名的凤梨属学名 91
3.1.3 其他来源的凤梨属学名 92
3.2 凤梨科各亚科简介 92
3.2.1 小花凤梨亚科 92
3.2.2 凤梨亚科 92
3.2.3 鳞刺凤梨亚科 93
3.2.4 旋萼凤梨亚科 93
3.2.5 聚星凤梨亚科 93
3.2.6 翠凤草亚科 93
3.2.7 刺蒲凤梨亚科 94
3.2.8 铁兰亚科 94
第4章 凤梨科常见种鉴赏 96
4.1 刺穗凤梨属 96
4.2 尖萼荷属 97
4.2.1 尖萼荷亚属 98
4.2.2 松球亚属 109
4.2.3 珊瑚凤梨亚属 110
4.2.4 粗穗亚属 116
4.2.5 合萼亚属 120
4.2.6 扁穗亚属 125
4.2.7 具梗亚属 133
4.2.8 刺苞亚属 137
4.2.9 扭萼亚属 144
4.3 菠萝属 147
4.4 姬果凤梨属 149
4.5 水塔花属 151
4.6 强刺凤梨属 162
4.7 葡茎凤梨属 164
4.8 莲苞凤梨属 169
4.9 姬凤梨属 172
4.10 绵毛凤梨属 178
4.11 球穗凤梨属 181
4.12 雨林凤梨属 185
4.13 齿球凤梨属 188
4.14 棒叶凤梨属 189
4.15 彩叶凤梨属 191
4.16 鸟巢凤梨属 206
4.17 直立凤梨属 209
4.18 泡果凤梨属 217
4.19 假姬果凤梨属 220
4.20 丽苞凤梨属 221
4.21 彩萼凤梨属 226
4.22 赤焰凤梨属 229
4.23 鹅绒凤梨属 230
4.24 素花凤梨属 232
4.25 单鳞凤梨属 235
4.26 雀舌兰属 238
4.27 卷药凤梨属 244
4.28 翠凤草属 247
4.29 粉叶凤梨属 255
4.30 果子蔓属 261
4.31 香花凤梨属 268
4.32 旋瓣凤梨属 269
4.33 铁兰属 271
4.34 羽扇凤梨属 314
4.35 指穗凤梨属 317
4.36 丽穗凤梨属 321
4.37 卷瓣凤梨属 322
4.38 鹦哥凤梨属 329
4.39 小花凤梨属 339
4.40 细叶凤梨属 340
4.41 鳞刺凤梨属 342
4.42 美索凤梨属 345
4.43 刺蒲凤梨属 347
第5章 凤梨的栽培管理及繁殖方法 351
5.1 凤梨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 351
5.1.1 温度 351
5.1.2 相对湿度 352
5.1.3 光照强度 352
5.1.4 通风 353
5.2 凤梨的主要栽培形式 353
5.2.1 盆栽或地栽 354
5.2.2 附生栽培 356
5.3 凤梨的水肥管理 358
5.3.1 水质 358
5.3.2 补水方案 358
5.3.3 施肥 360
5.4 凤梨的花期及其人为调控 361
5.4.1 凤梨的花期 361
5.4.2 凤梨花期的人为调控 361
5.5 凤梨的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362
5.5.1 生理性病害及其预防措施 362
5.5.2 病原性病害及防治措施 365
5.5.3 虫害及防治措施 367
5.6 凤梨的人工繁殖方法 372
5.6.1 种子繁殖 372
5.6.2 营养繁殖 375
第6章 观赏凤梨的应用 377
6.1 观赏凤梨的应用形式 377
6.1.1 组合盆栽 377
6.1.2 插花 378
6.1.3 雨林缸 379
6.1.4 微型盆景、画框 380
6.1.5 植物造型 380
6.1.6 园林应用 384
6.2 观赏凤梨在国内园林中的应用案例 389
6.2.1 华南植物园的观赏凤梨应用 389
6.2.2 西双版纳植物园的观赏凤梨应用 391
6.2.3 北京植物园的观赏凤梨应用 392
6.2.4 上海辰山植物园的观赏凤梨应用 393
6.3 观赏凤梨在国外园林中的应用案例 396
6.3.1 奥克兰植物园的凤梨应用 397
6.3.2 悉尼皇家植物园的凤梨应用 399
6.3.3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植物园的凤梨应用 400
6.3.4 长木花园的凤梨应用 400
参考文献 404
后 记 414
致 谢 416
|
內容試閱:
|
在丰富多彩的凤梨科植物(统称凤梨)中,菠萝(Ananas ‘Comosus’)作为一种果香浓郁、味道甜美的热带佳果早已为世人所熟悉。菠萝是目前唯一被人们广泛食用的凤梨,现已在全球热带地区大规模栽种。除了菠萝的可食用性,凤梨的观赏性也逐渐被人们关注。在目前已发现的3700多种凤梨中,有些种类拥有美丽的叶片,有些种类拥有鲜艳的花序,还有些种类具有奇特的外形,因此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凤梨不仅美丽,而且“善变”。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生境,它们极尽所能地变换外形和生活方式,使“子孙后代”得以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它们是南北美洲大地的精灵,因为有了它们,当地的高山、丛林、荒漠等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彩。凤梨不仅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水源,还成为无数生命体临时或永久的家园。对那些生物来说,一株凤梨可能就是它们的天堂,从而诠释了“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的真谛。凤梨的美艳和奇特常常令人赞不绝口,但它们与生俱来的坚忍和慷慨更令人肃然起敬。
凤梨因独树一帜的观赏性、旺盛的生命力和相对持久的观赏期,已在西方国家盛行约300年,被视为吉祥和兴旺的象征。这些优良特性使凤梨逐渐成为世界各地最受关注和欢迎的观赏植物类群之一。最近六七十年,观赏性的凤梨已在国际上普遍流行。早在1950年,美国植物学家L.B.Smith等人成立了国际凤梨协会。如今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拥有众多凤梨爱好者,并纷纷成立各自的凤梨协会,定期举办凤梨年会和品评比赛。凤梨科植物也是世界各大植物园物种收集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以各种形式进行应用和展示。相比之下,凤梨在我国的收集和应用起步较晚,但从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北京植物园、上海植物园等机构先后从国外大量引进凤梨,不仅种数和品种数合计达1000余个,而且开展了栽培、繁育等方面的研究,并进行形式多样的科普展示。此外,国内植物园之间和花卉研究机构之间也进行了广泛的物种交换,不仅促进了大众对凤梨这个类群的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相关产业在国内的发展。
L.B.Simth和R.J.Downs于1974—1979年期间发表的Flora Neotropica Monograph No.14[《新热带植物志(第十四卷)》]被认为是20世纪凤梨科分类的权威专著,共3册。它基于传统的形态学方法将凤梨科分成3个亚科,这一分类方法曾经盛行近30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植物分类进入快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阶段,这也对凤梨科的系统分类带来深刻的影响,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凤梨科被分成3个亚科的时代宣告结束。目前国际上普遍接受根据分子生物学、形态学和解剖学证据,将凤梨科分为8个亚科的方法。
最近几年,国外一些研究者又相继发表了凤梨科的部分属间和属下分类单元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并对原有部分属、亚属和种的分类进行修订,新属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与此同时,国内刘夙、刘冰等人建立了“多识植物百科”网站,将国际上对凤梨科等专类植物的最新分类成果引入国人视野,为广大爱好者了解凤梨的分类体系打开了一扇窗。但是该网站仅列出凤梨各亚科、属和亚属的分类框架,尚未深入到种的具体系统分类,而国内已出版的与凤梨相关的图书所采用的分类方法大多引用国外20世纪70年代甚至更早的版本。
笔者团队从1997年开始从事凤梨的系统引种、收集和保育,收集了凤梨科的一些主要类群,并在长期的栽培实践中获得了凤梨生长和繁育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现将这些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编撰成书。我们希望通过本书,对凤梨科的分类现状、研究进展,以及凤梨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栽培养护经验和观赏应用等方面的介绍,让国内读者对这类植物有更多了解,一起走进丰富多彩的凤梨世界。
本书重点介绍了国内主要引种的凤梨科6个亚科43个属的种级和种下分类单元(亚种、变种和变型)250个,以及相关联栽培品种38个,其中品种的中文名称通过变换字体表示,即在正文和图注中字体加粗,遇标题和图题等本身已为加粗字体时则用斜体。每个种介绍的主要内容包括物种的学名、原产地、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实用性、繁殖方法等。描述形态特征的顺序依次为:①植株高度(通常指开花时含花序的全株高度);②叶(叶序、叶鞘、叶片);③花序[花序梗、茎苞、花部形态(包括花序轴上各级苞片和分枝)];④花(萼片、花瓣、雌蕊、雄蕊);⑤果;⑥种子;⑦花期。另外,在介绍具体叶片、苞片、萼片和花瓣的性状时,原则上按照如下次序:①整体形状;②尺寸;③质地;④颜色和被覆的鳞片;⑤叶面(正面)和叶背(背面);⑥叶尖;⑦叶缘。根据上下文或有所调整,以不产生歧义为指导思想。
由于凤梨的部分形态特征与其生境息息相关,为提高准确性,书中尽量以各个物种发表时的原始描述或修订后重新发表的描述为基础,必要时加上笔者团队观察和测量的结果:当笔者观察到的性状与原始描述(或正式修订的描述)明显不一致时,则加方头括号(【】)以示区别,并在文中进行说明。另外,本书根据营养吸收方式,将国外学者提出的凤梨的5种生态类型合并为3种(地生型、兼性附生型和专性附生型),不仅便于读者理解,而且有助于通过植株的外形快速辨别不同的生态类型,并在生产应用上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
书中未注明摄影者的照片,均由李萍拍摄。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笔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甚至错误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指正。
2024年9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