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天下之极:世界枢纽观念的古今之变

書城自編碼: 408260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高波
國際書號(ISBN): 9787108079138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 2025-0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4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艺术史研究方法论
《 艺术史研究方法论 》

售價:NT$ 347.0
拥抱五十岁后的生命:瑞典医生关于饮食、锻炼和睡眠的建议
《 拥抱五十岁后的生命:瑞典医生关于饮食、锻炼和睡眠的建议 》

售價:NT$ 347.0
能源列国志:全球能源转型和碳减排
《 能源列国志:全球能源转型和碳减排 》

售價:NT$ 347.0
座头鲸来到香港:梁秉钧五十年诗选
《 座头鲸来到香港:梁秉钧五十年诗选 》

售價:NT$ 500.0
盐铁论 原文+注释+译文白话桓宽著 一场政治与经济的纠纷经济书籍经济理论中国古代官场政治制度经济学军事谋略辩论博弈智慧书
《 盐铁论 原文+注释+译文白话桓宽著 一场政治与经济的纠纷经济书籍经济理论中国古代官场政治制度经济学军事谋略辩论博弈智慧书 》

售價:NT$ 347.0
脆弱的家庭
《 脆弱的家庭 》

售價:NT$ 347.0
如何让自己快速变强90天行动计划
《 如何让自己快速变强90天行动计划 》

售價:NT$ 301.0
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师应用指南
《 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师应用指南 》

售價:NT$ 347.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47
《 儒家『天下』观念研究 》
+

NT$ 352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

NT$ 553
《 大一统的迷境:中国传统天下观研究 》
+

NT$ 468
《 世界、诠释与教化 》
+

NT$ 403
《 重思天下 》
+

NT$ 458
《 中国古代的王权与天下秩序(增订本) 》
編輯推薦:
全景式地呈现了中国天、地、人相即的秩序结构。调动经学、理学、数术学、天文地理学等多方面学术资源,打通古今中西,通贯地论述了天下之极观念自古至今的演变过程。本书主题在多学科(历史学、政治学、哲学、科学技术史等)交界面上,具有较强的学术与思想辐射力,是一本兼具学术野心、研究难度、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的重要著作。
內容簡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天下观念的通论。包含两个互相关联的层次:一为“极”的观念史,在天地之学与儒学、象数与义理的交互中,探讨“太极”“北极”“无极”“中”“周行”“形势”等观念的群体演变;二为天下观念的古今之变,尤其是世界枢纽(古称“天下之极”)观念自两汉至晚清的转型。
在两汉宇宙论与经学中,北极、昆仑与河洛定型为天下秩序中的三个“极”。唐宋以降,理学、易学与数术学重思“极”的义理与象数含义,并涵化近代西方宇宙论、地圆说与陆海观念,以在球形大地上重建天下秩序。天地观与天下观相表里,共同构造了中国思想现代转型的世界观基础。
關於作者:
高波,1982年生,陕西榆林人,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专业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史,曾出版专著《追寻新共和:张东荪早期思想与活动研究(1886—1932)》(“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2018年)。近期尝试将时段上推至明清乃至唐宋,在更长的历史纵深中探讨文明与政治思想的演变。目前研究兴趣包括:1.宋代至清代天下观念的转型,侧重天地之学与儒学、象数与义理的交互;2.宋代至清代普遍历史叙述的演变,尤其是对先秦以上古史的重述,以及相应文明与政治观念的调整。3.祖宗之法与明清政治。
目錄
解题
第一节 天地之学、新儒学与科学史
第二节 天地、天下与天下之极
第三节 天下之极与近代
第四节 “帝国”主题的位置

第一章 两汉典范的建立:天极与地极
小 引 太极与“大恒”
第一节 永恒的“周行”
第二节 太极与北极
第三节 天地法象与天下之中
第四节 从天极到地极
第五节 “诸天下”与昆仑

第二章 两汉典范的建立:地极与人极
第一节 《禹贡》九州与河洛
第二节 天人法象:井田与宫室
第三节 轴线与朝向:东西还是南北
小 结

第三章 危机与过渡:汉宋间的天学与佛教
第一节 天学危机下的天极与永恒运动观念
第二节 日下无影与天地之中
第三节 和合地理学:须弥与昆仑
小 结

第四章 宋明理学视野下的建极说
第一节 二程:中的相对化
第二节 朱熹:中与极
第三节 从河洛到东南
第四节 理势、气脉与天下之极的古今之变
小 结

第五章 西学输入前后的天极观念
第一节 岁差之为“大恒”
第二节 西方天学视野下的永恒的“周行”
第三节 天极的可见性
小 结

第六章 球形大地与天下之极
第一节 “无适而不为中”
第二节 两半球:有对与相偶
第三节 南北正向与大地之极
第四节 “形之中”与“气之中”:温带与内海
第五节 东西轴线的兴起
小 结

第七章 明末以降的陆海观念与昆仑说
第一节 昆仑观念的兴盛与泛化
第二节 诸宗教与诸天下的和合
第三节 近代的阐发:康有为与廖平
小 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內容試閱
后记

本书初稿草成于2022年末。三年疫情的最后一年,大部分时候除了宅家无处可去,心绪最为不宁,这倒催生了尽快完成书稿的急迫心情。毕竟,在一个只有不确定感是确定的历史时刻,这是我就职业来说最可做甚至唯一可做的事情。
本书和我之前的研究,形式上有相当大的距离,这倒不在计划内。我博士论文研究张东荪早年的思想与活动,侧重政治思想,论文写作后期,注意到同光时期对理解现代中国的重要性。2014年初,基本清理了上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又初步体验了当代大学高度绩效化的生活(虽然至今仍谈不上适应),正式开始构思未来的研究。最初的想法比较简单,既然博士论文是借一个典型人物透视时代,实为小题大作,接着就大题大作,以中西之变为背景,向前延伸,整体描绘同光时代的思想。方法似乎也是现成的:梁启超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着力推荐的群传法。
真正开始着手,意外随之出现。按照圈定的重点人物名单,逐次开始阅读,但读到郭嵩焘、沈曾植、康有为特别是廖平,无论如何难以深入。名物制度上的困难虽也不小,但尚可克服,真正的问题,是既无法在学界的现有框架中定位其言行,也无法将其与近代的古今中西之变真正有机地关联起来。为求脱困,我转而梳理近代之前的学术思想脉络,以寻找位置感。但不管是今古文之争、汉宋之争、理学与心学的升降,都仍不足以安顿以上诸人所思所行,以及我真正关心的问题。结果,这一背景阅读的时段,不得不一再拉长:最初估计,为定位同光时代,需提前六十年至一百年(即大致到乾嘉汉学时期),了解其历史纵深,但真正着手,就发现必须继续上溯,明清之际,南宋中期(朱熹),中唐,乃至两汉,顺次进入视野。
几年时光就这样过去了,虽多有一枝一节的收获,也勉强写了几篇论文,但正题仍遥遥无期。至2019年初,再次进退维谷,索性调换正题与背景,放弃描绘同光时代,转而深入近代之前的学术思想世界,直接探讨古今问题。从整体描绘一个时代的思想,到贯通古今,主题自然要收缩。此后两年多,先后尝试了五、六个自忖较有希望的题目,但要么离心力太强,不能聚合;要么太过收拢,不能展开。结果,虽积累了一大堆冗杂散乱的草稿,但专著写作的可能性并未真正出现。直到2021年末,当这项工作进行到接近自我怀疑的时候,本书的主题“天下之极”终于出现——两宋以降,文明中心移向东南,这个一开始并未寄予多大希望的现象,却显现出贯通古今、兼涉中外的学术与思想潜力。
这当然也不纯粹是个人的选择。人只会写他/她愿写又能写的东西,这“愿”与“能”的背后,都有时代的身影。当下的中国,民族国家问题已是第二义,更根本而迫切的,是世界秩序问题。近十多年来哲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等领域对天下观念的热烈探讨,就是这种历史大势下时代心情的表现。其中颇有主张古代天下秩序自义理即高于西方世界秩序,更良善,也更可欲。这种中西判教意义上的价值翻转,在近代不乏先例,但我对这种论调有些保留。我总觉得,在当下中国,西学已是整体生活方式与思想传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离析为他者,既无必要,又无可能,更应机与切身的,并非中西判教,而是在瘟疫已经到来、战争若隐若现的当下,探讨诸文明共存的可能性,以及天下观念实存化的分际与限度。
这或可称之为低调的天下观念,与我得自时代的现实感不无关系。作为在内地县城中长大的八〇后,我的天下感是从大学开始的。2001年,刚入学一礼拜,“九一一”事件发生,年末,中国加入世贸,自居普世的诸文明间的极端对抗,与全球贸易促成普遍和平的愿景,明暗交叠于前。这种矛盾感,又在后来修读一门中国经济转型课程时重新浮现:授课老师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转学文科的工科生,有一种那个年代常见的文艺情怀,在每一节课PPT的末尾,都附上一两句格言或诗歌。今天还有印象的,是用《安娜·卡列宁娜》开头著名的话,解说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所有“幸福的”国家(发达)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国家(发展中)则各有各的不幸。而整个课的最后寄语,则是马修·阿诺德的诗句:“Wandering between two worlds, one dead, the other powerless to be born.”
那时我也还是理科生,不过已准备转学文科。出于兴趣,也为了自证,我囫囵吞枣读了不少近代世界观形成、自然学与人文学关系的书,其中以柯瓦雷的《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印象最深。那时虽已粗略了解柯瓦雷主张“无限宇宙”观念是现代精神危机的根源之一,“封闭世界”(The Closed World)方是存在者的意义之域,但中文“封闭世界”含有贬义(考虑到“极”兼有边界的含义,或许可意译为“有极世界”),潜意识中就武断地反用其义,仿佛自己正从拘于一隅的自然学的封闭世界,奔赴象征着自由与解放的人文学的无限宇宙。
不过,二十年后回看,心情与认识都已不同。今天,我不再有二元对立的幻觉。危机是总体性的,人文学与自然学,都深陷其中,如果有解的话,也必定是一齐解决,并不存在一个对现代危机的单独的人文解决。
当然,个人思想中自然与人文关系的重新安顿,终究是有限的。本书尝试以天地之学为背景探讨天下观念,但写作期间,足不出京甚至不出户,则所述广大的天下,更多是纸上江山。又蜗居巨型城市之中,人造光源如此明亮,令星辰黯淡,抬头望天,只感寂寥疏远。不过,本书写作的动力之一,也正是这一天人、古今的疏离感。
本书除个别段落,均未发表过,闭门造车,出门自然未必合辙,好处是思路一贯,没有隔断。实际写作时间不算长,但前史不短,在长期的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了诸多师友的指点和帮助,感念于心,此处不再一一致谢。书稿初成后,请田耕、孙明两兄看过,在完善内容外,也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本书不遵循学科逻辑,也不是常规的跨学科研究,就其立意与性格,若能由三联书店出版,自然是最为理想的。感谢本书责任编辑王婧娅女士的信任与努力,让我和三联的缘分得以继续。
年过四十,难言不惑,唯稍知取舍,最后,感谢所有教我者。

      高波
2024年6月于京南亦庄寓所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