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马士革:刀锋下的玫瑰(方尖碑)
》
售價:NT$
607.0

《
造脸:整形外科的兴起(医学人文丛书)
》
售價:NT$
398.0

《
理由至上
》
售價:NT$
602.0

《
千秋堂丛书003:南渡之君——宋高宗的踌躇与抉择
》
售價:NT$
449.0

《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中国丝绸博物馆卷(明清)
》
售價:NT$
4998.0

《
为学习而设计:以任务驱动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
售價:NT$
347.0

《
近三十年新中国史研究前沿问题
》
售價:NT$
500.0

《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本书收录了《梅兰芳》《马连良专集》《程砚秋专集》《荀慧生专集》《麒麟童特刊》《毛世来剧团专集》《富连成特刊》等30种民国时期出版的京剧名家专集、特刊,图文并茂,印制精美,除了对演员生平、演出情况的介绍、刊发名角的经典剧目、唱词,发表针对艺人和戏剧的评价,还刊登了许多京剧名伶珍贵的日常生活照、舞台剧照以及与社会名流或家庭成员的合影,乃至名伶的书法、绘画作品写真。这些丰富的影像直观地呈现出京剧名家的艺术风采和多样的生活面貌,对研究京剧人物服饰、化妆样式、道具设计、舞台布景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采用四色全彩印制,尽可能地呈现图像的原貌,极具收藏价值,所收专集涵盖梅兰芳、马连良、程砚秋、荀慧生、周信芳、谭富英、奚啸伯、叶盛章、叶世长、叶盛兰、毛世来、黄桂秋、李世芳、李万春、李盛藻、俞振飞、侯玉兰、童芷苓、章遏云、张文娟、宋德珠、吴素秋、王玉蓉、新艳秋、曹慧麟等二十多位京剧名家,京剧界著名的旦角 、须生、武生、小生、丑角、坤伶等都有涉及,对今人研究京剧史有着独特的资料价值,也可以让京剧爱好者和读者得以一窥当时京剧艺术的繁荣及名家在上海演出的盛况。
|
內容簡介: |
民国时期出版了大量戏剧期刊,其中有一批著名表演艺人的专辑、特刊,多为当时大戏院出资创办,旨在宣传在戏院演出的名角和经典剧目。这些期刊图文并茂,印制精美,主要介绍艺人生平、对戏剧演出和演员艺术造诣的评价,还发表名家代表剧本和唱词,刊登艺人的日常生活照和舞台化装照。上海图书馆藏有民国时期京剧名伶专集、特刊共计三十余种,涉及有梅兰芳、马连良、程砚秋、荀慧生、周信芳、谭富英等二十多位京剧表演名家,这些刊物反映了近现代京剧的发展,京剧名伶的演出活动,尤其对今人认识和研究京剧有着独特的资料价值。上海书店出版社为推动学术发展,保护和传播稀见近现代史料文献,现以上海图书馆馆藏民国时期京剧名伶专集、特刊为底本,编为《民国时期京剧名伶专集汇编》影印出版。
|
關於作者: |
上海书店出版社是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员单位之一。以编辑出版古籍文献、近现代文献史料,及传统文化类、人文类、艺术类的学术著作和大众读物为主。
|
目錄:
|
序 叶长海
第一册
梅兰芳(一九二七年四月) 一—〇〇一
梅剧团公演专刊(约一九四六年) 一—一八五
串龙珠特刊(一九三八年九月) 一—二〇五
春秋笔特刊(一九三八年十月) 一—二三七
马连良专集(一九四〇年五月) 一—二六五
马连良专集(一九四三年五月) 一—三〇九
第二册
程砚秋专集(一九三八年十一月) 二—〇〇一
程砚秋专集(一九四〇年四月) 二—〇三三
程砚秋专集(一九四一年十月) 二—〇八一
程砚秋图文集(一九四六年十一月) 二—一三三
章遏云专集(一九三九年二月) 二—二一五
张文娟专集(一九三九年二月) 二—二五五
毛世来剧团专辑(一九三九年五月) 二—二八三
宋德珠专集(一九三九年九月) 二—三二三
第三册
王玉蓉专集(一九三九年十一月) 三—〇〇一
奚啸伯侯玉兰合刊(一九四〇年二月) 三—〇四三
李盛藻童芷苓合刊(一九四〇年八月) 三—〇八七
新艳秋专集(一九四〇年十月) 三—一三一
富连成特刊(一九四〇年十一月) 三—一七九
谭富英特刊(约一九四〇年) 三—二三一
吴素秋特刊(约一九四〇年) 三—二七一
李万春专集(约一九四〇年) 三—三〇七
第四册
荀慧生专集(一九四一年三月) 四—〇〇一
荀慧生特刊(约一九四一年) 四—〇七一
黄桂秋特刊(约一九四一年) 四—一〇七
麒麟童特刊(一九四二年二月) 四—一四七
麒麟童特刊(一九四三年十一月) 四—一九五
李世芳专集(一九四二年四月) 四—二三五
曹慧麟专集(一九四三年一月) 四—二七九
童芷苓专刊(一九四六年六月) 四—三〇七
|
內容試閱:
|
序
叶长海
近代上海是京剧活动的重镇,也是全国新闻出版的中心。得益于现代大众传媒业的发展繁荣,包括京剧在内的传统戏曲演出在上海得到了更多样的传播与呈现。各种与京剧相关的报纸、期刊、海报、戏单等宣传印刷品的刊行层出不穷、蔚为大观,其中也包括以著名京剧演员为核心编纂的专集和特刊。
由于这类刊物本身具有鲜明的广告性质,为刊物撰稿的作家、剧评家也有不少是戏迷和追捧者,对演员和演出的评价难免有过誉之词。不过,我们也要肯定这类刊物的戏曲史料价值:它们刊载演出预告,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演出市场;它们选登剧评,有助于我们了解彼时批评的文体特征;它们介绍名伶的生平和从艺经历,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彼时戏曲教育、班社运营的重要材料;它们选刊名伶代表剧目梗概和唱词,为我们提供了梳理剧目版本流变的宝贵素材。值得一提的是,它们还发表了大量稀见的名伶照片,包括舞台剧照、日常生活照,以及与社会名流或家庭成员的合影,乃至名伶的书法、绘画作品写真。这些丰富的影像直观地呈现出京剧名家的艺术风采和多样的生活面貌,对研究京剧人物服饰、化妆样式、道具设计、舞台布景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名伶专集、特刊的编纂与出版,本身也说明了演员在当时的艺术成就、人际交往、社会声望和市场号召力。这类刊物多由黄金大戏院、更新舞台等沪上的大戏院、京剧剧场出版发行,表现出京剧名伶与演出剧场之间的紧密联系,尤其是在京朝派名伶南下上海的过程中,上海的戏院和剧场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民国时期出版的京剧名伶专集、特刊,存世并不多,国内一般图书馆藏机构也罕有完整、系统的收藏。迄今为止,对此进行过整理的,仅有《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民国卷》(凤凰出版社2019年出版)选录有二十余种,以简体标点的形式整理其中文章,选编了部分彩图,可惜许多珍贵的图片和图注等未能纳入。
上海书店出版社此次编集的《民国时期京剧名伶专集汇编》,依托上海图书馆丰富的馆藏,以该馆所藏三十种原刊为影印底本,将这类文献基本网罗殆尽,涉及梅兰芳、马连良、程砚秋、荀慧生、周信芳、谭富英、奚啸伯、毛世来、黄桂秋、李世芳、李万春、李盛藻、俞振飞、侯玉兰、童芷苓、章遏云、张文娟、宋德珠、吴素秋、王玉蓉、新艳秋、曹慧麟等二十余位京剧表演艺术家。各专刊按出版时间先后编排,同一演员的若干种专刊则集中排序。全书按原刊样式,采用四色全彩印制,尽可能地还原了文献的原貌。
相信该《汇编》的出版,能够嘉惠学林,不仅有助于近现代上海珍稀文献的保存与传播,也能为中国戏曲史、京剧演出史的研究提供便利。
2024年12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