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国法律史学学说史(中国法学学术史丛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書城自編碼: 408956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法律法律史
作者: 马小红 张岩涛 庞朝骥
國際書號(ISBN): 9787300334745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85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原创小品合集
《 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原创小品合集 》

售價:NT$ 449.0
在游戏中培养自立的孩子
《 在游戏中培养自立的孩子 》

售價:NT$ 230.0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精)--中华学术·有道
《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精)--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NT$ 398.0
硅、神经与智能体:人工智能的觉醒
《 硅、神经与智能体:人工智能的觉醒 》

售價:NT$ 398.0
明代粮长制度(增订本)精--梁方仲著作集
《 明代粮长制度(增订本)精--梁方仲著作集 》

售價:NT$ 316.0
印度古因明研究
《 印度古因明研究 》

售價:NT$ 602.0
帝国痼疾:殖民主义、奴隶制和战争如何改变医学
《 帝国痼疾:殖民主义、奴隶制和战争如何改变医学 》

售價:NT$ 367.0
理智与疯狂
《 理智与疯狂 》

售價:NT$ 347.0

內容簡介:
中国法律史学形成于近代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下,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伴随着时势发展,中国法律史学几度兴盛繁荣,又几度萧条甚至停滞。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梳理了20世纪前半叶中国法律史学的形成过程和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近代中国法律史学形成、演进的特点和规律;下篇梳理了当代中国法律史学曲折发展,终至繁荣的历程,系统考察了当代中国法律史学的研究方法、基本问题,当代中国法律通史研究、断代法史研究、部门法史研究,以及当代中国法律史教材、学术综述、论文集编写状况等,展现了旧学新知一脉相承的学术规律。
關於作者:
马小红,山东青岛人。在北京大学获得历史学学士和法学硕士学位,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著有《礼与法》(1997年)、《中国法思想史新编》(2015年)、《礼与法:法的历史连接》(修订本)(2017年)、《中国古代法文明模式》(2023年)等。
张岩涛,山东沾化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现为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法治文化、革命根据地法律史。
庞朝骥,山东济宁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现就职于腾讯公司。曾在《光明日报》《法学家》等报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內容試閱
宋儒朱熹言:“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学术史的研究是学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更是学术继续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动力。其既是“旧学”的“商量”,也是“新知”的“培养”。
自西学东渐,“中国法律史”作为法学的一门学科以来,至今已百有余年,其间不乏学术观点归纳与学理总结之作。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繁荣,成果颇丰,学术史研究的论著更是不断涌现。每过一段时间,便会有学者对某一阶段的或者整体的中国法律史研究的状况进行剖析、归纳,并预测中国法律史研究未来发展的趋势。这种剖析与归纳不断提示着学术研究所取得的新进展与存在的薄弱环节。学术史著作在为学界研究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科在丰富的研究成果积累的基础上避免重复研究,而不断加深研究的深度、拓展研究的广度。学术史研究不仅是学科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丰富和发展一个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必要路径。中国法律史学科发展史折射出百余年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尤其是法学学科的发展规律、特色和历程,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学术研究与时代主题之间相互依存的状态。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法律史学科肩负着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和红色法律文化的历史使命。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2022年4月25日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可见,研究和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知识资源和精神动力,“能够充分发掘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从中找到发展现代法治文明的内在力量”。与各位从事学术史研究的前辈、同人一样,本书的写作也是为了归纳以往的学术研究成果,梳理研究进路。首先是致敬前人辛勤的付出和学术贡献;其次是为当下的研究者提供较为全面的学科发展信息,以期努力为学术的发展尽绵薄之力;最后是凸显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法律史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不断推动建构以传统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使中国法学研究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作者有如下的体会和感悟,与读者分享。
首先,虽然学科的形成、发展与枯荣是与时势息息相关的,但学术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这就是产生于时势,引领时势。仅以中国法律史学科形成、发展的状况便可以管窥近代学术与时势错综复杂的关系,即学术“既顺世而生又异世而立”。中国法律史学科形成于近代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下,伴随着时势的发展,中国法律史学科几度兴盛繁荣,又几度萧条甚至停滞。此可谓“顺世而生”。而“异世而立”是学术的主要特征。作为学术研究,即使在其他社会因素强烈的干扰下,在学界整体萧条、停滞的状态下,中国法律史学一些不期而遇的研究成果仍然保留了学术“异世而立”的特征,比如对秦简的保护整理与对其字义的解释。在特殊时势中,一些学人所保持的难能可贵的客观理性正是学术本质的反映。其实,20世纪中国学术的发展历史使不同学科中的学人都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认识到了学术“异世而立”的秉性和重要性。哲学家冯友兰总结道:“学术上的结论是要靠自己的研究得来的。一个学术工作者所写的应该就是他所想的。不是从什么地方抄来的,不是依傍什么样本摹画来的。”中国法律史学科受时势干扰,或成为显学而过“热”,或成为边缘无用之学而过“冷”。这本应是学术与时势相互影响的应有之义,但关键在于学界中人所应保持的那种不受冷热干扰的学术态度与社会所应有的对学人独立思考的宽容和敬重。唯有如此,学术才能成为“目的”而尽引领时势之作用。为厘清学术与时势的关系,本书用较大的篇幅对近代与当代中国法律史学科的发展进行了描述与分期,以期通过史实的陈述,展现学术与时势的关系。
其次,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律史学科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1979年中国法律史学会对学科研究范围与方法进行了讨论,如今中国法律史研究所涉猎的领域,已经远非1979年学者们对学科研究范围的界定所能约束;研究方法亦从单一的阶级分析方法发展到如今多元方法并立,运用社会学、人类学、统计学等研究方法的成果皆在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国法律史学的发展变化,不仅证明了一代学人有一代学人的历史使命与时代特点,而且说明了“学问非一派可尽。凡属学问,其性质皆为有益无害,万不可求思想统一”的学术发展规律。国学大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