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小津安二郎大全
》
售價:NT$
704.0
《
帛书老子校注析
》
售價:NT$
500.0
《
国家、社会与大学:1700—1914的德国
》
售價:NT$
439.0
《
经纬度·何以中国·反思与重构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精选
》
售價:NT$
449.0
《
有情:2024年中国女性散文选 收录杨本芬、塞壬、黎戈、沈书枝、苏枕书、殳俏等20位备受瞩目的女作家散文力作,用“女性的看见”生成“新的语法”。
》
售價:NT$
305.0
《
《本草纲目》里的博物学(全6册)(给孩子的309堂本草博物课,全景展现“东方博物大百科,6大卷本草,41大体系分类,350余幅手绘图谱)
》
售價:NT$
1010.0
《
95%的不舒服,呼吸能解决
》
售價:NT$
459.0
《
新加坡史:从夹缝求生到奇迹崛起
》
售價:NT$
653.0
編輯推薦:
★“人文传统”系列丛书第七版,人文传统1:史前时期—中世纪,回溯人类文明的源头。
★世界文明史的扛鼎之作,包罗万象的全球人文经典!
★跨学科的精彩对话,文明历程的系统探索,赏心悦目的文化长廊,百余幅精美插图,横跨多个世纪的百科全景,精彩纷呈的人文世界。
★沿着世界历史演变的辙印,找到冲突与融合的逻辑;在观念的碰撞与交融中,让文明的光芒驱散纷争的阴霾。
★一部系统的人文经典教材,一幅横跨多个世纪的百科全景,一个精彩纷呈的人文世界!
內容簡介:
“人文传统”系列丛书的英文版由全球教育出版机构麦格劳-希尔教育集团出版。本套丛书自从1992年面世以来,至今已改版七次,是国外诸多世界知名大学人文系的教材,在读者中享有很高的评价。
本套书以其跨学科的知识谱系、全球化的学术视角、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探讨和研究世界文明的脉络,内容涵盖世界范围内历史、哲学、宗教、民俗、文学、绘画、建筑、音乐、科学等各领域文化,呈现“人文”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整合之美,为读者描绘了一个精彩纷呈的人文世界。著录所及处皆配以精美的彩色插图,旨在为读者展开了一幅横跨多个世纪的百科全景图。
《人文传统(一):史前文明—中世纪》涉及的时间从史前时期到中世纪,主要介绍了亚欧非等区域在此时间段内从文明的诞生到不断演变的过程,以及在此期间主要的文学、艺术、哲学等人文特点。
關於作者:
费尔罗(Gloria K. Fiero),在美国纽约出生和长大,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艺术史硕士学位,后于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获得跨学科人文学博士学位。之后在高校从事人文传统、世界历史和艺术史的教学工作,至今已数十年。1996 年,人文教育研究协会正式设立了“格洛丽亚·费尔罗”人文传统讲座系列,以纪念其在人文传统教学与研究领域的贡献。该项目每年举办学术讲座和演出,深受学生和学者欢迎。
目錄 :
引言
开篇:史前时期和文明的诞生
第一章:美索不达米亚:神衹、统治者和社会秩序
第二章:非洲:诸神、统治者与社会秩序
第三章:印度、中国和美洲
第四章:希腊:人文主义和思辨哲学的飞跃
第五章:古典风格
第六章:罗马:帝国的崛起
第七章:中国:帝国的崛起
第八章:信仰的盛行:基督教与佛教
第九章:信仰的语言:象征主义与艺术
第十章:伊斯兰世界:宗教与文化
第十一章:中世纪的生活方式
第十二章:基督教和中世纪思潮
第十三章:中世纪的艺术
第十四章:西方之外的世界:印度、中国和日本
內容試閱 :
1992年,《人文传统》首次出版。作为一名长期教授人文学科的老师,我意识到只从西方视角理解世界文明的基础是远远不够的。然而,现有的人文教科书并不能满足我的需要。于是,我决定撰写此书。这项挑战十分艰巨,令人生畏。对人文学科而言,研究西方的文学、哲学、美术、音乐和舞蹈等各方面历史,已是一份雄心勃勃的事业。我该采用何种办法,既能将视角扩展至亚洲、非洲和美洲,又能避免课程内容过于繁杂?
针对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上找到了解决方案。我并未像往常一样,采用严格的历史研究方法(正如我曾经在历史课上所做的那样),而是按照主题编排我的人文课程,并着眼于文明的普遍主题、主要风格和重大事件,包括诸神和统治者、古典主义、帝国主义、浪漫主义英雄人物、种族和性别平等、全球化等。因为这些元素反映或塑造了特定时间或地区的文化。
最终,《人文传统》的内容架构由以上思想和课堂实践演化而来。本书并不希望将学生埋在书山之中,让他们一味地接受海量信息,而是立足全球视野,采用主题法和编年法讲述人文知识,并致力于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讨论。
如今,《人文传统》第七版将着眼于艺术和思想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两者揭示的人文特征,并借此培养读者的创造性思维。
本书的宗旨仍与当下息息相关,希望每位读者都能通过此次阅读让自己的未来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第七版修订
在《人文传统》第七版中,我添加了一个新的板块:“调查研究”。该板块以图解的方式分析了世界文明中的重要作品,包括新石器时代的巨石阵(含土耳其东南部最新的考古发现)、帕提侬神庙、彼特拉克和多恩的十四行诗、印度湿婆舞王像、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杨·凡·爱克的作品《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以及美国现代艺术家朱迪·芝加哥的画作《晚宴》。
为了培养读者的批判性思维,第七版还加入了两个热门板块:“问题探讨”和“触类旁通”。“问题探讨”侧重于介绍有争议的观点和当前的争论(比如文物所有权之争、创造论与进化论之争),而“触类旁通”则关注古今之间的传承与差异。在“问题探讨”中,我加入了学界对印度吠陀文化起源的争论(第三章)。而在“触类旁通”中,我提出了一种全新观点,解释当代中国人对于传统山水画的感受(第十四章)。
作为《人文传统》的一大标志,本版仍将文学、视觉和听觉等方面的原始资料逐章进行整合。为了让文学作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一些阅读材料将以译文形式替代原文出现。此外,还有一些文学材料只在讨论中出现,并未编入正文。我在这些材料上添加了注释,旨在引导学生进行补充学习。
新增加的艺术作品包括内布拉星象盘,希腊化时期的马赛克艺术,法国著名画家德拉克洛瓦的作品《阿尔及尔妇女》,大洋洲文身艺术,日本阿弥陀佛像,查尔斯·威尔森·皮尔的作品《穆罕默德·亚罗肖像画》(美国最早的穆斯林肖像),以及英国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的作品盖达尔·阿利耶夫文化中心。此外,我更新了第三十七章和第三十八章,探讨了信息时代和全球化等主题,并简要叙述了当今世界的问题,包括恐怖主义、生态问题、种族冲突和数字艺术。
…………
关于起源的传说和探索
今天,正如数千年前一样,人类一直想要解释宇宙的起源并给自己定位。与现代通常使用科学方法思索生命起源不同,古代社会用神话传说给出了这一问题的答案。在日常对话中,“神话”一词指的是广为流传,但人们将信将疑的故事。然而,在历史上,“神话”作为当时人们反复推测出来的结果,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共同信仰。创世神话是能够解释未知的事物并将其合理化的故事。通常,这些稀奇古怪的故事以人的感受作为根据,从而让人感到栩栩如生,富有画面感。此外,由于人们通常把信以为真的东西同样看作神圣的,所以这些故事不仅紧扣道德价值这一主题,而且和一个文化中的宗教体系紧密相关。
每一种文化几乎都有创世神话。这些神话可能和季节更替的仪式有关。创世神话在不同文化中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神话无一例外,都把水看作生命起源的重要媒介。这一观点得到了现代科学的证实。数千年来,流传下来的神话数不胜数,下面的四则创世神话仅是冰山一角。
首先,我们选取的是一首来自《梨俱吠陀》的赞美诗。《梨俱吠陀》是印度最古老的宗教文学,书中认为世界的开端本是一团漆黑、一片汪洋(详见第三章)。其次,几个世纪以来,有大量的创世故事在非洲部落中口口相传,我们选取其中之一作为第二个例子。该传说主要认为:在潮湿、泥泞的沼泽地里,生命起源于其中的一片纤细草丛。再次,我们选择《波波尔·乌》中的一篇神话作为例子。此书由中美洲玛雅印第安人所著,书中将创世与光、思想和语言本身联系起来。最后,作为美洲易洛魁联盟的一个原住民部族,莫霍克人的传说叙述了善灵如何用自己多样的方法创造人类。
…………
文明的出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缓慢的城市发展的过程。早期人类能够不断加强自身的抽象智力,并通过创造力、想象力和合作精神,向着延续个体生存、保证群落安全迈出了他们的第一步。一方面,技术为人类驾驭自然提供了工具;另一方面,神话和艺术为自然界中的神秘元素赋予了含义和目的。早期人类凭借这样的文化成就,为人文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