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识药食药——免“疫”防病
			》
 售價:HK$ 
			53.9
 
  《 
			钩针编织曼陀罗花样
			》
 售價:HK$ 
			65.8
 
  《 
			两晋南北朝史 一口气看懂两晋南北朝史
			》
 售價:HK$ 
			74.8
 
  《 
			这样吃 长得高 临床营养师和新手父母的儿童营养指南 专注解决0到16岁孩子营养问题
			》
 售價:HK$ 
			57.2
 
  《 
			暗黑历史书系·古代战争史
			》
 售價:HK$ 
			107.8
 
  《 
			索恩丛书·马克斯·韦伯:跨越时代的人生
			》
 售價:HK$ 
			108.9
 
  《 
			无路之路
			》
 售價:HK$ 
			65.8
 
  《 
			棒针编织阿兰花样背心马甲
			》
 售價:HK$ 
			65.8
 
 
 | 
         
          | 編輯推薦: |   
          | 当你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感到焦虑,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感到困惑,不妨翻开这本书。或许 “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的智慧,能让你重新审视价值;“安之若命” 的豁达,能帮你坦然面对困境。这不是一本束之高阁的古籍选读,而是一套可随时翻阅的 “心灵指南”,让两千年前的庄子,成为你身边最懂生活的哲思伙伴。 《庄子》,作为道家经典,以其深邃思想与奇幻文风,于中华思想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本书精心遴选《庄子》里100个哲理故事,为您呈现庄子的智慧世界。每个故事都是一扇窗,透过它您能领略庄子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深刻见解,学会在纷繁尘世中,以豁达之心、超脱之态,寻得内心宁静与生命真谛。
 |  
         
          | 內容簡介: |   
          | 本选题来源于喜马拉雅有声专辑《<庄子>中的100个哲理故事》。喜马拉雅人文类头部节目,VIP播放量2844余万次。《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的合集,内容丰富玄奥,思想博大精深。《<庄子>中的100个哲理故事》挑选了《庄子》中100个反映庄子思想精华的哲理故事,作者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先演绎故事,再讲哲理启示,向读者介绍了庄子思想的精粹,启发读者思考人生哲理,感悟庄子哲学。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近庄子其人其文,学习庄子的逍遥心境,领略国学经典,感悟庄子智慧。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  
         
          | 關於作者: |   
          | 作者白龙凤。 
 笔名十八无,喜马拉雅认证“古籍唤醒人”,秦岭南麓山客。其人自谓:
 
 无功、无名、无头衔,无才、无貌、无银元。
 
 无心、无肺、无脑子,无知、无畏、无远见。
 
 无能、无为、无权力,无欲、无求、无所谓。
 
 此“十八无”自白,恰是她沉静深耕古籍的注脚。以“无”为舟,溯千年文脉而上,将典藏文字淬炼为可聆听的思想。不慕浮名,唯求以当代声音唤醒沉睡的智慧,使泛黄的典籍在声波中重绽光华。
 |  
         
          | 目錄: |   
          | 国相为何是腐鼠?………………………………………………………………… 001 庄子甘做“曳尾泥涂”的乌龟…………………………………………………… 002
 妻死,鼓盆而歌…………………………………………………………………… 004
 庄子的棺材有多大?陪葬品有多少?…………………………………………… 006
 世上的葫芦怎么用?………………………………………………………… 008
 千古名辩: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011
 无用为何是大用?………………………………………………………………… 014
 郢人为何要削去鼻尖上的灰尘?………………………………………………… 018
 曹商替人舔痔疮,得金几何?…………………………………………………… 020
 射箭高手列子为何不能射?……………………………………………………… 021
 倏忽二帝给人头上凿洞洞?惊天血案!………………………………………… 024
 用五十头牛钓起来的大鱼………………………………………………………… 027
 大名人庄子找监河侯借粮?……………………………………………………… 029
 为什么穿儒服就要处死?………………………………………………………… 031
 庄子穿着补丁衣服见魏王………………………………………………………… 034
 梓庆斋戒七天只为一只钟架……………………………………………………… 036
 鲁侯奢华养鸟,鸟死……………………………………………………………… 039
 桓公:处死!一个木匠竟敢妄谈圣人之言!…………………………………… 042
 尧让天下给许由,不受…………………………………………………………… 044
 让鲁侯烦恼的美丽皮毛…………………………………………………………… 045
 树无用活,鹅无用死,人呢?…………………………………………………… 048
 给寡人造一口编钟,钱自筹……………………………………………………… 050
 庄子栗园被骂……………………………………………………………………… 052
 田子方不称赞自己的老师………………………………………………………… 055
 宋元君的裸体画师………………………………………………………………… 057
 孙叔敖三起三落,靠什么保持淡定?…………………………………………… 059
 道在屎尿中………………………………………………………………………… 062
 申徒嘉被砍了一只脚……………………………………………………………… 065
 西施真的是美女吗?……………………………………………………………… 068
 驼背老人粘蝉……………………………………………………………………… 071
 庖丁解牛…………………………………………………………………………… 073
 鲁哀公为什么离不开这个丑男?………………………………………………… 077
 为何丑女受宠美人失宠…………………………………………………………… 080
 在吴王面前显本事的猴子………………………………………………………… 082
 为什么只有“无心”才能找到玄珠?…………………………………………… 086
 你会屠龙之术吗?………………………………………………………………… 088
 华封人为什么不理尧帝了?……………………………………………………… 090
 疙疙瘩瘩的臭椿,能做什么?…………………………………………………… 094
 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自由吗?………………………………………………… 097
 南郭子綦为什么形容枯槁、心如死灰?………………………………………… 100
 老子死了,故友秦佚只号了三声………………………………………………… 103
 庄周梦蝶…………………………………………………………………………… 106
 从骊龙颔下取珠…………………………………………………………………… 109
 孔子为什么阻止颜回去卫国?…………………………………………………… 111
 庄子用什么鬼点子阻止赵文王赛剑?…………………………………………… 114
 你懂得饲养老虎的方法吗?……………………………………………………… 118
 假如左臂变公鸡,我就用它来喔!喔!喔!…………………………………… 122
 死人竟然说话了…………………………………………………………………… 125
 王骀什么都没教,求学者还满载而归…………………………………………… 129
 许由为什么说牢记仁义是受墨刑?……………………………………………… 132
 列子遭遇了什么,回家喂猪三年不出?………………………………………… 135
 干嘛要用治理天下的俗事来扰我?……………………………………………… 138
 楚狂接舆为什么说孔子德行衰微了呢?………………………………………… 140
 孔子被围困七天七夜,大公任道出不死之法…………………………………… 144
 孔子多次遭难,才懂“弃璧负婴”……………………………………………… 146
 孔子惊呼遇到鬼,不料却是一高人……………………………………………… 149
 士成绮行走百日来“追星”……………………………………………………… 151
 两颗智慧的头颅激烈碰撞………………………………………………………… 153
 子贡好心帮助灌溉者,为何被嘲讽……………………………………………… 157
 不要江山,却要一堆拖油瓶……………………………………………………… 160
 再让我当国君,我就死给你看!………………………………………………… 162
 耕种农田和经营心田……………………………………………………………… 164
 屠羊说三次拒绝国君的赏赐……………………………………………………… 166
 千岁寿星广成子,给黄帝传授了什么长生秘诀?……………………………… 169
 神也会犯错?河神犯错后会怎样?……………………………………………… 172
 海神胸中道理多如牛毛,深如大海……………………………………………… 175
 最早的“相对论”来自庄子!…………………………………………………… 178
 怎样躲避灾祸?…………………………………………………………………… 182
 当攀比之风刮来时,夔、蚿、蛇、目无一幸免………………………………… 186
 公孙龙的舌头放不下来了………………………………………………………… 189
 许由离开尧帝,另有原因?……………………………………………………… 193
 田开之向周威公传授什么长寿秘籍?…………………………………………… 195
 一群不要天下的“傻子”………………………………………………………… 199
 世俗大众是市南宜僚的仆从?…………………………………………………… 201
 历史见证人庄子,如何看待“百家争鸣”?…………………………………… 203
 卫灵公和齐桓公觉得人们的脖子太细长………………………………………… 206
 庄子心中的女神…………………………………………………………………… 209
 庄子和惠子又吵起来了…………………………………………………………… 212
 让惠施挖掉脚底以外的大地……………………………………………………… 214
 六十岁的孔子,为何否定自己的过去…………………………………………… 217
 蜗牛国的激烈战争………………………………………………………………… 219
 儿子与国君同食,父亲为何伤心痛哭?………………………………………… 222
 去小智而大智明…………………………………………………………………… 226
 儒士盗墓…………………………………………………………………………… 229
 锻造钩带的老人…………………………………………………………………… 231
 四千六百年前的黄帝,竟然是音乐达人………………………………………… 235
 孔子南下见老子…………………………………………………………………… 239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242
 师金为什么敢预言孔子到卫国后会遭殃?……………………………………… 246
 孔子三个月闭门不出……………………………………………………………… 250
 魏公子总是管不住自己,怎么办………………………………………………… 252
 齐桓公在野泽活见鬼……………………………………………………………… 254
 孔子为什么担心颜回去齐国……………………………………………………… 258
 昏聩的卫灵公,死后为何谥号为“灵公”?…………………………………… 260
 颜回学驾船………………………………………………………………………… 262
 东野稷的宝马……………………………………………………………………… 265
 渔父说孔子距离大道太远………………………………………………………… 268
 你没聋、没瞎、没跛、没瘸、没死,已经万幸………………………………… 271
 见老子就像见到木桩……………………………………………………………… 275
 后记? 如何通达生命之理?……………………………………………………… 279
 |  
         
          | 內容試閱: |   
          | 庄子其人 司马迁称他“其学无所不窥”。
 李白称他“开浩荡之奇言”。
 唐玄宗封他为“南华真人”。
 宋徽宗封他为“微妙元通真君”。
 徐渭称他“旷达古无比”。
 金圣叹称他是“天下第一才子”。
 胡文英称他“眼极冷,心肠极热”。
 郭沫若称他“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
 王蒙称他“古今中外独此一人”。
 庄子自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笔者认为他是真正的精神贵族,亦是真正的“养生主”!他是智者,亦是人间清醒!
 他虽“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面对楚王聘他做国相这种高官厚禄的诱惑,却表示宁愿做一只“乌龟”在泥水里打滚,拒绝了楚王,向世人展示了他的高风亮节。
 面对死亡,他说,把无当作脑袋,把生当作脊背,把死当作臀部,生死存亡是一体。他认为不能光要脑袋和脊背,不要屁股!不能光想生,不想死。
 面对丧葬,他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以星辰为珠玑,以万物为赍送,你们说,我陪葬的东西还不够齐全完备吗?
 何等洒脱与通透!
 大家所烦恼的功名、金钱、权势、地位、头衔、房子、车子,甚至生死大事,在他这里统统都不是事!
 
 庄子是何等洞明与智慧!
 《庄子》其书
 哲学家看见“道”。
 革命家看见“反”。
 文学家看见浪漫之宗。
 养生家看见养生秘籍。
 语言学家说,他是成语创造。
 园丁们说,这是写作素材库。
 寓言家说,我是用寓言讲故事,他却用寓言讲哲学。
 历史学家说,不同时代的人竟能穿越时空去辩论。
 批评家说,天下只有六本书,《庄子》是第一。
 鲁迅说,文则辟阖,仪态万方。
 司马迁说,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庄子自己说,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笔者认为此书是很文学的哲学,很哲学的文学。此书包罗万象,想象超常,夸张大胆,天马行空,纵横驰骋,幽默讽刺,变化多端,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
 千百年来,人们对他的争议从未终结,评说从未停止,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今仍在继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