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经纬度·何以中国·周秦之变:地理·人文·技术

書城自編碼: 416334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歷史普及讀物
作者: 王子今
國際書號(ISBN): 9787213120985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07.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时刻人文·保卫共和之都:法国大革命后期巴黎治安体系的建设(1795—1800)
《 时刻人文·保卫共和之都:法国大革命后期巴黎治安体系的建设(1795—1800) 》

售價:HK$ 85.8
相爱的奥秘:爱的深度解码
《 相爱的奥秘:爱的深度解码 》

售價:HK$ 85.8
余生:清代宦官社会史
《 余生:清代宦官社会史 》

售價:HK$ 74.8
诡舍4 隐秘之地
《 诡舍4 隐秘之地 》

售價:HK$ 54.8
“十五五”与2035中国
《 “十五五”与2035中国 》

售價:HK$ 74.8
被杀死的真理子 尸人庄谜案 作者今村昌弘全新青春冒险小说
《 被杀死的真理子 尸人庄谜案 作者今村昌弘全新青春冒险小说 》

售價:HK$ 61.6
智能超越 AI浪潮下的全球涌动与中国破局
《 智能超越 AI浪潮下的全球涌动与中国破局 》

售價:HK$ 75.9
忌物堂诡谈
《 忌物堂诡谈 》

售價:HK$ 49.5

編輯推薦:
1、“经纬度·何以中国”系列
“大变局”四部曲第一部
2、知名秦汉史专家王子今教授新著
3、八百年周礼,何以被取代?又为什么是秦国取而代之?
秦人眼中的“天下”到底有多大?秦始皇又为何痴迷于海洋?
本书告诉你,答案远比想象中复杂。
4、一场大变局,决定千年中国走向。一部新著作,讲清其背后的深层动因。
5、穿越千年迷雾,重塑历史逻辑。告别“暴秦”标签,从地理、人文、技术三棱镜中,探寻周秦之变的真正动力。
內容簡介:
本书以“周秦之变”为主题,讨论中国历史的延续性问题。从周代到秦代,除政治形式、社会结构等发生巨变外,新的地理格局与区域形势形成、文化演进与知识人活跃、技术与科学发明迅猛发展,体现出值得重视的历史特点,当时人们有了全新的“天下”意识、海洋意识。本书从地理、人文、技术三个全新视角出发,以严谨的史学态度和生动的叙事笔法,深入剖析、重新审视与深刻反思这一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展现这一变革如何重塑了中国的政治、文化与社会结构。
關於作者:
王子今,历史学家,先后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大学等。2017年被聘为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2021年获“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称号。曾任第六届、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历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会长,现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西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主要从事秦汉史、交通史教学与研究,出版著作60 余部,发表学术论文 960 余篇, 著有《秦汉交通史稿》《汉代丝绸之路文化史》《秦汉史:帝国的成立》《中国盗墓史》《史记的文化发掘:中国早期史学的人类学探索》《东方帝国的营造:秦汉王朝政治史》等。
目錄
引言:天地间一大变局 / 001

一、“天下一统”“天下一家” / 011
周秦社会的“天下”观与“大一统”理念 / 013
秦文化发展的长江方向 / 027
秦统一局面的再认识 / 056
“海”与“远方”:秦始皇刻石所见“天下”意识的扩展 / 078

二、地理格局和区域形势的时代变化 / 103
关中、巴蜀两个“天府”的出现与“大关中”的形成 / 105
秦“为西帝”,齐“为东帝” / 137
楚文化重心的移动——兼说垓下的“楚歌” / 151
战国晚期的燕国及秦都咸阳的燕文化映射 / 184

三、“海内争于战功” / 209
“长平之坑”与“新安之坑” / 211
秦兴亡史“焚船”“沉船”情节的战争英雄主题 / 231
秦世民间兵书的流传 / 256
韩信夏阳“以木罂缶渡军” / 276

四、文化演进与知识人的活跃表现 / 295
《山海经》 与上古海洋学知识 / 297
“千古一陶朱”:范蠡兵战与商战的成功 / 321
秦统一进程中的文化理念变化 / 339
秦“功用”追求与孔鲋“为无用之学” / 349

五、技术发明与生产进步 / 365
公输般、墨翟“兵械”攻守推演与东周机械技术进步 / 367
赵豹反战论的生产力比较视角:“秦以牛田,水通粮”
“不可与战” / 390
秦史“石桥”记忆 / 411
《月令》 与“时序” / 434

后 记 / 451
內容試閱
引言:天地间一大变局
王子今
司马迁 《史记》 卷八 《高祖本纪》 最后有一段话,在关于汉高祖刘邦人生终结的记述中,对三代至秦汉的历史发展趋势有简略的回顾:
太史公曰: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间,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朝以十月。车服黄屋左纛。葬长陵。
“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是太史公对汉史历史合理性的正面肯定。而上文则总结了三代以至“秦至”的历史趋势。
什么是“忠”,什么是“野”?裴骃 《集解》 引郑玄曰:“忠, 质厚也。野,少礼节也。”所谓“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 以鬼”,裴骃 《集解》 引郑玄曰:“多威仪,如事鬼神。”对于“文之敝,小人以僿”,裴骃 《集解》 引徐广曰:“一作‘薄’。” 裴骃写道:“骃案:《史记音隐》 曰‘僿音西志反’。郑玄曰‘文,尊卑之差也。薄,苟习文法,无悃诚也’。”司马贞 《索隐》 也 说,“小人以僿”,有的版本作“小人以薄”。僿,“郑音先代反, 邹本作‘薄’,音扶各反,本一作‘僿’,而徐广云一作‘薄’, 是本互不同也”。又指出:“然此语本出子思子,见今 《礼·表 记》,作‘薄’,故郑玄注云‘文,尊卑之差也。薄,苟习文法, 不悃诚也’。裴又引 《音隐》 云‘僿音先志反’,僿塞声相近故也。盖僿犹薄之义也。”
司马迁说,“夏之政忠”,“殷人承之以敬”,“周人承之以 文”,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接递,到了“周秦之间”,周的 “文”已经崩坏,而“秦政不改,反酷刑法”,直到刘邦建国成功,“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我们这里不讨论 “夏”“忠”、“殷”“敬”、“周”“文”,以及“汉”“承敝易变” “得天统”的历史总结和文化概括是否合理,也不专门分析“使 人不倦”政治理念的意义,而愿意提示应当重视司马迁所谓 “周秦之间”概念的提出。
在史学认识史中,这是第一次使用“周秦之间”语,以概括这一时代段限。
司马迁所说“周秦之间”,是历史剧变、文化繁荣、生产跃进、社会大进步的时代。“周秦之间”,社会动荡,兵战频仍,烽火四起。借用 《史记》 引录贾谊 《过秦论》 语,即所谓“伏尸百 万,流血漂卤”。
或说“周秦之交”历史变局为“种族之变”“儒法之争”。表 现为,秦的兴起冲击了中原传统“文教”:“秦以西戎之裔,攘有 河西,一旦席卷山东,平吞楚、夏,又何怪其燔 《诗》《书》,贼 仁义,尽先圣之道而绝之。故曰周秦之间,种族之变为之也,其 斩我三代之文教,岂偶然哉。史迁曰:‘秦既得意,烧天下 《诗》 《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后人论秦事,不能悉, 殆以此欤!孔子作 《春秋》,严夷夏之防,曰‘微管仲,吾其被 发左衽’,而独许其仁,则以亡国之祸大而戎狄之痛深,‘南夷与 北狄交,中国不绝于线’,‘足惊其暴’也。而诸夏之将微,将拨 乱反之正,乃作 《春秋》,口授弟子;于秦伯卒,公羊子知秦之 为戎,于殽之师,穀梁子知秦之遂狄,此 《春秋》 之微旨耶!逮 秦之既强,以夷狄之势,冯陵诸夏,吞二周而亡诸侯,斩三代之 旧,而布其法家之术,以易天下。法家之术,本之戎索,于是姬 周之道、儒者之学悉遭夷绝,则周秦相代谢,即曰夷夏之争、儒法之争可也。”
然而,这又是历史剧变、文化繁荣、生产跃进、社会大进步 的时代。
“周秦之间,诸子学术号称极盛”,“周秦之间,诸子蜂起, 游文腾说,波谲云诡”。蒙文通曾经指出,“晚周”为“中国学 术”“四大变局”之一。在此“四大变局”发生时,“皆力摧旧说,别启新途”。有人从文化学术空前普及的角度,以儒学为 例,有这样的论说:“心法之传,盛则在君相,衰则在师儒。故自唐虞以至周,其间见知闻知未有属于匹夫者,所谓三代而上道 在君相也。自时厥后,教化凌夷,圣王不作,心法无传。天不忍 使天下后世之人失其心也,于是特生孔子,继衰周而为素王,当时作 《春秋》 存心法, 以匹夫而与帝王之传,实古今一大变局。”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空前而绝后,对中国文化的 走向和进程影响至深。梁启超说:“我中国于周秦之间,诸子并 起。实为东洋思想之渊海。视西方之希腊,有过之而无不及。政 治上之思想,社会上之思想,艺术上之思想,皆有亭毒六合包罗 万象之观。”“我支那当周秦之间,思想勃兴,才智云涌,不让 西方之希腊。”就影响较大的思想流派而言,蒙文通也说:“周 秦之间,儒之为儒,深义宏观,通乎百世而达乎万方。”
《盐铁论》 有 《周秦》 篇,所载“御史”和“文学”的辩争, 从法制史的视角回顾“周”“秦”,通过比照,讨论“秦”“汉” 法的原则。双方关于“政宽”“政严”的争论,集中于对“刑” “德”政治主题的判断,也涉及“德教”“礼义”的历史评价。 从讨论的内容以及 《盐铁论》 篇名的设定可知,当时“周秦”已 经成为称说这一历史阶段的共用代号。
“周秦之间”,历史发生重大的转折。有人说,“靓赧之世”, “八百之历乃于此止,嬴氏受之,以帝天下”。亦谓“周秦之际”, “此三际八王者,圣人之所不与焉,而犹与之治道,以示百世。 故圣人者,忧天下之至也”。也就是说,这一时期,又有开明且 有先见的思想家虽“不与”政争,然而设计其“治道”,并且完 善宣传,“以示百世”。
赵翼在讨论“汉初布衣将相之局”时写道:“汉初诸臣”大 多“皆白徒”,平民出身者“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他说: “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这里虽说“秦、汉间”,实际上 论说自战国启始:“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 官,成例相沿,视为固然。”战国患乱,“ (七国) 益务战争,肝 脑涂地,其势不得不变。而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 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 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 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而兼并之力尚在有国者,天方藉 其力以成混一,固不能一旦扫除之,使匹夫而有天下也。于是纵 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然而秦统一之后,又出现“其 势不得不变”的情形。赵翼说:“使秦皇当日发政施仁,与民休息,则祸乱不兴,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然 而,“惟其威虐毒痡,人人思乱,四海鼎沸,草泽竞奋,于是汉 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 亡命无赖之徒,立功以取将相,此气运为之也。天之变局,至是 始定”。
对于随后政治时势,赵翼又有这样的分析:“然楚、汉之际, 六国各立后,尚有楚怀王心、赵王歇、魏王咎、魏王豹、韩王 成、韩王信、齐王田儋、田荣、田安、田巿等。即汉所封功臣, 亦先裂地以王彭、韩等,继分国以侯绛、灌等。盖人情习见前世 封建故事,不得而遽易之也。乃不数年而六国诸王皆败灭,汉所 封异姓王八人,其七人亦皆败灭。则知人情犹狃于故见,而天意 已另换新局,故除之易易耳。而是时尚有分封子弟诸国,迨至七 国反后,又严诸侯王禁制,除吏皆自天朝,诸侯王惟得食租衣 税,又多以事失侯,于是三代世侯、世卿之遗法荡然净尽,而成 后世征辟、选举、科目、杂流之天下矣。岂非天哉!”
赵翼说,“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汉王朝) 其君 既起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立功以取将相,此气运为 之也。天之变局,至是始定”,又有“天意已另换新局”之说。 又言“三代世侯、世卿之遗法荡然净尽”,新的选官制度于是生 成,亦感叹道:“岂非天哉!”反复提示“天地一大变局”“天之 变局”“天意已另换新局”,告知人们这一阶段所“变”“换”“新 局”的重大历史性转折。
秦的统一,当然也是周秦之间重要历史“变局”的显著表 现。清人汤斌说:“秦之并六国也,此古今一大变局也。”而秦 统一以后政治建设最基本的形式,即郡县制的推行,也被看作 “古今一大变局”。许鸿磐 《方舆考证》 卷一 《总部一》“秦四十 郡”条论郡县制的设定:“按此古今一大变局也。然封建易而为 郡县,亦时势之所趋,非秦之果能郡县天下也。”这一政制,“至 七国而势成矣,秦人因而经制之,遂为后世所不能易。封建之不 可复,李百药、柳子厚、苏子瞻等论之详矣”。 “秦并天下”,以及“秦革郡县”,或说“秦汉废封建为 郡县”,当时“封建易而为郡县”之“时势”变化,反映了历 史变迁的显著动向。历史学者翦伯赞曾经这样形容秦的统一, “当此之时,中原六国,已如盛开之花,临于萎谢;而秦国则如 暴风雷雨,闪击中原”。
秦并天下,“在初期封建社会的废墟上”, 建立起“一个崭新的”“帝国”。有学者指出,“中国成为一统 国,自秦启之,而汉承之,虽遇乱世,终犹心焉一统,人人皆拭 目翘足以为庶几复见太平。二千年来如一日,……”
李约瑟曾经发表过这样的判断:“ (法家) 以编订‘法律’ 为务,并认为自己主要的责任是以封建官僚国家来代替封建体 制。他们倡导的极权主义颇近于法西斯,正如我们在前面 [第六 章 (b)] 已经提到的,后来当秦朝因做得过头而为汉朝所取代 时,法家遭到了失败。”谭嗣同《仁学》写道:“二千年来之政, 秦政也,皆大盗也。”这些历史评价,也是考察这一阶段历史动 态时应当注意的。
李学勤曾经通过文物考古资料的研究,探讨了秦的社会制度问题,“有的著作认为秦的社会制度比六国先进,笔者不能同意 这一看法,从秦人相当普遍地保留野蛮的奴隶制关系来看,事实毋宁说是相反”。“宗法制的解体和奴隶制的削弱以致走向衰 亡,是东周以来总的趋势。秦国建立于西周的中心区域,保存旧 的奴隶制残余较多,统一全国后的十几年间还曾暂时把这种关系 推广到六国故土,但这只能说是这种陈旧关系的回光返照。”对 于“秦的社会制度”的这种认识,是非常清醒的判断。而侯外庐 等早就明确指出,“应该肯定,秦汉社会存在着大量的奴隶。古代工技之贱、蛮夷之贱、罪犯之贱,仍然相续于秦汉”,说明了 当时的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应当重视这样的判断。而定义当时的社会性质,也有必要关注如下分析:“秦废封建的‘封建’,为 中国古代史的另一个术语,其内容指的是‘宗子维城’的古代城市国家;这里我们所指举出的封建制社会,‘封建’这两个字则 是立基于自然经济、以农村为出发点的封建所有制形式,译自外 文 Feudalisim,有人也译作封建主义。中外词汇相混,语乱天下, 为时已久……”而侯外庐等提出的这一意见应当也是值得学界重 视的:“我们倒也不必在此来个正名定分,改易译法。”
对于周秦之间重要历史“变局”的考察、理解和说明,除了 要注意政治形式、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变化之外,还要注意当时人们的天下意识、海洋意识也都有新的具有时代风格的特色,新的地理格局与区域形势体现出值得重视的历史特点。激烈的兵战, 为这一时段涂染了血红的历史基色。周秦时代的文化演进与知识人的活跃表现,是空前绝后的,而技术进步与科学发明的成就, 也是周秦时代变迁的历史亮点。本书试图从这几个方面描画周秦历史变局的大体动向。作者的观察点不免“碎片”之嫌,见识亦浅陋。然而期望对以往学界的研究收获有点滴增益,也祈盼得到师友们对相关学术主题的教示。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