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及其途径:国际问题研究的思考和探索(国际展望丛书)

書城自編碼: 404432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政治
作者: 杨洁勉
國際書號(ISBN): 9787543236196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1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汉字学理与小学汉字教学
《 汉字学理与小学汉字教学 》

售價:NT$ 408.0
即将到来的能源战争
《 即将到来的能源战争 》

售價:NT$ 407.0
时刻人文·臆造南洋:马来半岛的神鬼人兽
《 时刻人文·臆造南洋:马来半岛的神鬼人兽 》

售價:NT$ 296.0
心智、现代性与疯癫:文化对人类经验的影响
《 心智、现代性与疯癫:文化对人类经验的影响 》

售價:NT$ 857.0
周秦之变的社会政治起源:从天子诸侯制国家到君主官僚制国家(历史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论丛)
《 周秦之变的社会政治起源:从天子诸侯制国家到君主官僚制国家(历史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论丛) 》

售價:NT$ 857.0
时刻人文·信用的承诺与风险:一个被遗忘的犹太金融传说与欧洲商业社会的形成
《 时刻人文·信用的承诺与风险:一个被遗忘的犹太金融传说与欧洲商业社会的形成 》

售價:NT$ 469.0
同与不同:50个中国孤独症孩子的故事
《 同与不同:50个中国孤独症孩子的故事 》

售價:NT$ 301.0
开宝九年
《 开宝九年 》

售價:NT$ 25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806
《 金砖国家蓝皮书:金砖国家科技创新发展与合作研究报告(2023) 》
+

NT$ 281
《 二十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汉译名著本20) 》
+

NT$ 245
《 政治学(学衡尔雅文库) 》
+

NT$ 551
《 外交礼物:50件礼物中的历史 》
+

NT$ 428
《 窥视中国:美国情报机构眼中的红色对手 》
+

NT$ 290
《 纽约公约:在中国见证成长 》
編輯推薦:
本书收录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切入,但都反映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的理论发展,尤其体现了作者对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拳拳之心。本书既从理论角度概述了21世纪中国外交的哲学理念,又从实践角度总结了中国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所贡献的外交智慧,还梳理了学术界在国际问题研究方面的进展,是凝结了作者几十年学术思考和实践的凝结。
內容簡介:
本书作者为著名国际关系研究者杨洁勉,主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问题研究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全书分为“哲学思想”“倡导倡议”“学科叙事”三部分。作者认为,中国特色国际问题研究的哲学基础主要由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两部分组成,进而从国内外理论角度探究了国际问题背后的思想理念。在实践方面,作者从学术角度分析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各项重要倡导和倡议,指出这些倡导和倡议也是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呼吁学术界重视话语叙事和国际传播在建设国际问题研究自主知识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關於作者:
杨洁勉
法学博士,曾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党组书记、院长,现为该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组成员等。曾获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授予的“上海世博会先进个人”“上海市杰出专业人士”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研究重点为大国关系、国际体系、全球治理和中国外交等。
目錄
丛书总序
自序
前言
上编 哲学思想
试论习近平外交哲学思想的建构和建树
大国外交的哲学思考
中国共产党百年外交理论的哲学底蕴和战略思维
试析美国以中国为主要威胁的思想溯源和理论依据
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构建大国关系新格局
中编 倡导倡议
试论中国在和平共处中的和平崛起——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50周年
和谐世界理念与中国国际战略发展
金砖国家合作的宗旨、精神和机制建设
试论和平发展观的发展和挑战
全球治理困境和中国方案思考
绿色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
下编 学科叙事
中国国际战略研究的成就和不足
习近平外交思想国际传播的时代需要和现实挑战
新时代中国区域国别学科建设的理论意涵与学术治理
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传播的重点和难点
后记
內容試閱
探索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问题研究自主知识体系是笔者多年学术生涯的学术梦想和不懈追求,特别是对中国独立自主外交的日益深刻体会,更使笔者将此作为学术研究和学术外交的高层次努力。在年逾古稀之后,笔者把以国际关系和区域国别学科为切入点的国际问题研究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作为今后十年的三项主要学术工作内容之一(另外两项是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体系和高层次人才培养)。面对此项艰巨和长期的系统工程,或许应把笔者已有的初步研究作为新起步的基础,遵循实践和认识不断循环和深化的道路继续前行。
笔者的国际问题的研究、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历程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1979—2000年为第一阶段,主要是入门和问题研究。笔者外语专业出身的学术背景有利有弊,笔者借助外语工具得以在改革开放初期、中期位列风气之先,比较早和比较多地了解外部世界,并在“引进来”中获益。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的日益强大,外语专业背景者在后劲方面远不如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和法学等学科出身的研究者。其实,这也是当前中国广大外语院系及其师生们的共同挑战。
进入 21 世纪后,笔者逐步向思想理论、战略观念、史学和哲学等方面拓展,以使专业层面的视野更加开阔,基础更加扎实,研究更加深入。二十多年来的实践和探索使笔者更加认识到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和难度,也激发了与大家分享自己体会的念头,希冀个人的经验教训能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所用。
人们需要讨论和研究自主知识体系问题,但更需要努力实践和探索,因为实践和现实是本原,是基础,而仅仅空谈理论和逻辑推理的体系则是无本之木,谈不上自主,更不用说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了。
当前,建设“中国特色”学科逐渐成为主流认识,而“国家安全学”和“区域国别学”被列入国家一级学科则更是为“国际问题研究”增添了动力和活力。可以说,中国学界已经进入以知识体系为核心内涵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发展的新阶段。
笔者长期从事国际问题研究,并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一些高校担任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一直关注与国际问题研究相关的学科建设,积极参与国际关系学和外交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等的交叉和融合研究,近些年来更加自觉地将有关的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与建设自主知识体系有机结合,从而提高了学术站位。
笔者对于建构中国特色国际问题研究自主知识体系的大体路径是实践参与、哲学思想、倡导倡议和学科叙事。但是,本书为论文集,故略去“实践参与”而设以下三编。
上编“哲学思想”着重探讨建设国际问题研究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指导原则。笔者深知,“一个理论体系的深层根基在于其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决定了理论体系的学理深度和发展方向”。中国特色国际问题研究的哲学基础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事论事式的国际问题研究已为历史所淘汰,而时代、国家、人民所需要的是富有哲理的分析和哲学高度的启迪。上编中的《美国视中国为“主要威胁”的思想溯源和理论依据》重点分析美国的哲学思想和国关理论。值得一提的是,该文为《国际问题研究》的英文版所转载时,译者在“意译”时并没有征询作者意见,将其译成“The Philosophical Origin Behind the American Perception of China”。应该说,知我者,译者也。
中编“倡导倡议”主要从学术角度讨论中国在世界上的各项重要倡导和倡议。笔者认为,这些倡导倡议具有中国的独特和开创意义,当然也是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倡导倡议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谐世界、和平发展观、金砖国家机制、“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代表了国际社会谋求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的共同要求和共同努力,也使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更加具有时代的进步意义。
下编“学科叙事”的探讨要点在于国际问题研究自主知识体系的学科学术建设和话语叙事建设。笔者的工作单位是研究机构,体量较小,学科不多,因而历来羡慕高校庞大的体量和众多的学科,并很乐意参与其学科建设的实践和研究。而且,笔者从长期的国内外交流中深切地体会到,话语叙事和国际传播是国际问题研究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但又相对薄弱的部分,因此也不时撰文,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虽然本人在学科建设和话语叙事方面的研究不多也不深,但文章内外却充满着笔者对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拳拳之心和殷殷之情。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